近期,西安市科创小区南区发生了一起物业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小区居民对于陪伴他们十余年的树木突然被砍伐,普遍感到悲痛和愤怒。关于物业此举是否合法,以及背后存在的复杂原因,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
树木被砍居民痛心

11月11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抵达科创小区南区。记者观察到,南侧锅炉房与围墙之间的空地上,原本生长的十余棵树木中已有8棵被砍伐,仅剩树桩。这些树木直径约碗口大小,树龄超过十年,曾是老人与孩子们休憩游玩的好去处。然而,在小区交付前夕,这些树木被砍伐,不仅破坏了居民的回忆,也侵占了他们的休闲空间,居民们对此感到痛心。这一突变,使得居民们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角落。
11月9日清晨,业主们方才察觉到树木已被砍伐,而物业事先并未有任何通知。陈女士,一位业主,指出树木被砍后,小区失去了那片重要的遮阴地带。对业主们而言,这些树木不仅是小区的景观,更是他们生活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业砍树理由阐述

科创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明确指出,砍伐树木的原因。这些树木被归类为“杂树”,并非原先由人工有意种植。由于小区南区南侧需开辟新的大门,且根据消防规定,道路必须拓宽。此外,锅炉房的改造工程及计划增设电动车棚,均需占用南侧的空地。因此,为了满足这些工程需求,树木不得不被移除。
尽管这一行为表面上看似合理,物业方面却承认在工作中出现了疏漏。尽管物业曾将砍伐树木的需求告知了业主委员会,并向社区进行了报告,但在实际砍伐树木之前,并未向业主进行告知。
未履行告知义务
业主们对砍树行为中缺失的告知义务表示强烈不满。依据常规流程,物业在实施此类重大举措时,理应提前征求全体业主的意见,或至少通知小区业委会。然而,该小区物业在上周六未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悄然完成了相关事宜,业主们直至事后方才察觉。
物业未能将此关键信息传达至业主,导致业主们产生了被忽视的体验。在小区事务管理中,业主理应享有知情与参与的权利,这乃现代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遗憾的是,物业未能履行此职责,进而导致业主与物业之间信任关系的破裂。
树木并非受保护类型
在社区层面考虑此事,社区工作人员指出,小区拟砍伐的树木并非珍贵树种,且未达到档案记录的门槛,且树木胸径亦未满足保护要求。社区处理流程首先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报备,随后收到的批复允许其自行处理。

树木的固有特性和相关法规均显示,在砍伐树木的行为上,并未违反有关保护树木的法律法规。问题的关键在于,物业管理方与业主之间沟通存在障碍,且在程序执行上存在不足。

后续协商解决
物业负责人指出,将随后与业主进行沟通,以解决此问题,并计划在小区适宜区域重新种植绿化植物。小区物业已意识到工作失误,理应采取积极措施。及时补种绿化植物有助于改善小区绿化状况,但对于弥补业主因失去绿化带来的情感损失,可能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物业在协商过程中应认真关注业主们关于通过移植等手段补充小区缺失绿化,恢复舒适居住环境的合理诉求。
社区的监督责任
社区工作人员强调,他们将严格监督物业,确保小区绿植的及时补种。在此事件中,社区的角色不仅限于信息上报与传递,更应主动跟进物业的执行进度。
社区需核实物业补种绿植的数量、种类及位置是否适宜。此举措不仅关乎小区居住环境,亦涉及小区的和谐与稳定。若处理失当,还可能对周边小区的管理产生不良示范效应。若置身其中,你将如何对待物业的补救方案?欢迎发表评论、点赞并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