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9时58分,周家湾隧道作为渝万高铁线路上首座高瓦斯隧道,顺利完成了贯通。这一成就标志着隧道施工已全面进入攻坚阶段,并成为众人瞩目的工程里程碑。隧道贯通不仅象征着单一工程的圆满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渝万高铁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渝万高铁的重要地位
渝万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包(银)海、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点设在重庆东站。线路途径南岸区、巴南区等多个区域,终点到达万州北站。全长251公里的渝万高铁,设计时速可达350公里每小时。在高铁网络布局中,渝万高铁犹如枢纽的关键节点,紧密连接多个区域,对区域间交流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强化了沿线城市的联系,还显著提升了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的便捷性与效率,对区域经济融合的推动作用不可或缺。
周家湾隧道基本情况
周家湾隧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座单洞双线隧道,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隧道全长2404米,其中高瓦斯区域长达1480米,瓦斯压力最高可达到0.21MPa。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包含缓倾岩层和有害气体。这些因素无疑给施工带来了挑战,缓倾岩层和有害气体对施工安全和进度构成了持续威胁,施工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来应对这些难题。
施工难点之缓倾岩层
周家湾隧道施工遭遇重大挑战,其中缓倾岩层成为关键难题之一。全隧道普遍分布缓倾岩层,导致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为爆破作业带来了众多难题。施工人员无法使用常规爆破技术,一旦操作不当,便可能引发安全问题,进而影响工程进度。项目团队为攻克这一难题,派遣专业人员持续现场指导,并不断调整爆破参数。经过不懈努力,施工团队最终实现了光面爆破,这一成就来之不易,是刻苦钻研和不断试验的结果。然而,这种尝试伴随着极高的风险,每一次参数调整都如同进行新实验,成功率无法保证。
施工难点之涌水问题
周家湾隧道出口段为反坡隧道,日涌水量峰值达3600立方米。若涌水量处理不当,将对工程进度造成严重影响。若每日有大量水流涌出,施工区域可能迅速被淹没,设备和材料也将遭受损害。项目部为此制定了专门的反坡排水方案。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支持与指导下,成功解决了富水区的施工难题。这一案例成为多方合作的典范,各参与方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全线隧道施工进展
截至目前,渝万高铁线路全长覆盖65座隧道,其中22座隧道已顺利贯通。周家湾隧道的贯通标志着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这一隧道的完工,全线隧道建设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剩余隧道的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可能遇到与周家湾隧道相似的复杂施工环境。尽管如此,从已贯通隧道的比例来看,工程进展成效显著。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相关单位之间紧密的协作。
工程建成后的意义
渝万高铁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其影响将十分显著。该项目将极大地加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与主城都市区之间的联系,显著提升沿线居民的出行便捷性。以往可能需要长时间换乘和奔波的出行体验,通车后,人们将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同时,这一项目还将对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随着交通的便利化,沿线各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有望吸引更多游客,特色农产品也将更有效地销往外地。
广大读者朋友们,针对渝万高铁的开通,您如何看待其对特定行业的显著推动作用?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热情参与,并留下您宝贵的见解。此外,您的点赞和文章转发将给予我们巨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