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南陵县家发镇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演出——“戏曲进校园”。此次活动由多个部门联合发起,其特色在于将多样的戏曲艺术直接呈现给师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掀起了新的热潮。
活动主办方与目的
中共南陵县委宣传部、南陵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以及南陵县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学校教育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公益演出活动有助于将戏曲文化的种子深植青少年心中,激发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热情。此外,这种跨部门的合作模式也凸显了当地对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协作能力。
多个部门携手推进“戏曲进校园”项目,这一举措凸显了戏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迫切需求。在当今文化娱乐形式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为急迫。各方期望通过联合努力,增强戏曲在年轻一代中的吸引力。
精彩开场选段
演出伊始便吸引了众多目光,《牛郎织女》选段《到底人间欢乐多》揭开了戏曲盛宴的神秘面纱。此选段独具风采,旋律悦耳动听,一经奏响便将观众带入到那神话般的戏曲情境。戏曲故事中所展现的情感细腻而丰富,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
该开场选段为整场演出确立了基调。它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将他们引入戏曲文化的探索之旅,并向他们初步展示了戏曲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也让师生们一开始便领略到了戏曲文化独有的审美魅力。
特色折子戏表演
接下来的折子戏《夫妻观灯》别具一格。在该节目中,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演绎,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幅充满温馨与和谐的画卷。无论是角色的妆容还是服装配饰,亦或是舞台走位及唱词念白,都极为考究。每个动作都经过精心编排,每句唱腔都富含韵味。
戏曲艺术中,这种折子戏表演堪称珍宝。其精炼的表演形式,细腻地展现了戏曲对生活场景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呈现。同时,它也让那些习惯于现代快节奏故事叙述的师生们,得以领略传统戏曲叙事的独特魅力。
经典黄梅戏表演
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天仙配》里的《路遇》环节,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员们身着一袭精美的戏服登台,这些戏服色彩鲜艳,款式典型,充分展现了传统戏曲服饰文化的魅力。他们的演技十分精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生动地传达了角色的情感。而那婉转悠扬的唱腔更是动人心魄,黄梅调的旋律仿佛能触及灵魂深处。
这段表演使观众们全然沉醉于董永与七仙女间的浪漫传说。青少年学生对于这类浪漫的传说故事本就怀有浓厚兴趣和喜爱,而戏曲的演绎更是赋予其独特魅力,让学生们领悟到戏曲艺术能够生动地通过表演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互动环节精彩纷呈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便是互动环节。演员们率先呈现了水袖功表演,舞动间,那水袖宛如获得了生命。它们时而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翱翔,时而似宁静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紧接着,演员们亲自教授了戏曲身段,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指导。
同学们参与积极性极高,纷纷踊跃加入。虽然上台的同学们动作略显生疏,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满的热情。这一互动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戏曲表演的实际感受,使他们得以近距离体验戏曲演员幕后付出的努力,同时也缩短了戏曲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活动广受师生好评
家发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此次活动让戏曲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表演,而是融入了校园文化生活。这一活动加深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生动活泼的艺术实例。
该评价凸显了“戏曲进校园”项目的重要价值。此类文化活动为学校教育增添了丰富内涵。目前,此类蕴含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亟需增多。至于各地学校如何创新戏曲进校园的形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请各位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