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休宁县正迎来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图景。当地村民踊跃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其热情与活力令人瞩目,既孕育着无限希望,又充满诸多亮点。
板桥乡中华鲟养殖新开始
休宁县板桥乡板桥村的杨林湾集体鱼塘近日迎来了新成员。村民们近期积极投放了1500余斤的中华鲟鱼苗。板桥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表示,中华鲟对水质有较高要求,而板桥乡的泉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且无污染,非常适合中华鲟的生长。此外,这种肉质优良且营养价值高的中华鲟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经过详尽的调研,该项目顺利启动。这一举措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让村民们分享了收益。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成为现实,诸如程永大等村民,以往只能外出谋生,如今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取收入。
借专家之力育中华鲟
为促进中华鲟产业的健康发展,板桥乡启动了长远规划。该乡与渔业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定期对鱼塘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在水质监测、鱼病防治等多个领域,管理员们能够获得专家的指导。这些措施无疑为中华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策略促进了中华鲟养殖的科学性和规范化,为板桥乡泉水养殖的中华鲟日后享誉全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还将吸引更多资源流向板桥乡,进而助力村民提升收入水平。
璜尖村红薯丰收加工忙
休宁县璜尖乡璜尖村委会门前近日人气鼎盛。众多村民涌至,参与红薯粉的加工,标志着红薯丰收后的加工活动步入高潮。室外,全自动清洗打粉机正以全速运转,将红薯投入其中,迅速转化为粉浆,随后流入沉淀池中静待沉淀成粉。
程大哥说明了选择在此地加工红薯的原因,其家中红薯产量丰富,且去年在此加工效果显著。这一行为反映出村民对该地打粉技术的肯定与信任。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对比
传统红薯加工流程复杂,涉及超过二十个步骤。从红薯清洗至淀粉制成,每道工序均需投入大量劳动力。璜尖村引进的全自动打粉机则具备自主进料、破碎分离以及出浆排渣等功能。
现代设备在效率方面显著领先,每日能够处理数千斤红薯。此举不仅大幅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提升了淀粉的提取率。得益于山区红薯甜脆且淀粉含量高的特性,结合现代设备的使用,红薯加工的成效尤为显著。
璜尖村机器为民办实事
璜尖村村干部程美清指出,该机器系数年前专为村民购买。该设备在设计时充分考量了村民的利益。它极大地便利了村民在红薯丰收之后的加工工作。
红薯转化为粉浆的过程中,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该设备的实际效用。璜尖村此举无疑再次证实了其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板桥乡与璜尖乡的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华鲟养殖与红薯加工不过是休宁县众多特色产业的缩影。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村民收入,还能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
读者朋友们,请问您所在乡村是否同样孕育着具有潜力的特色产业?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评论与交流。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您点赞并分享此文,共同见证休宁县等地区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