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五届中国水土保持学术大会昆明隆重召开。作为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土保持学术活动,大会受到了广泛关注。会上亮点纷呈,其中一项重要成果是发布了第八批“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另外,大会见证了云南省首个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现场签约仪式,这一事件标志着水土保持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大会基本信息

11月6日,昆明成功举办了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导的关键性会议。该会议由云南省水土保持学会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同承办。与会嘉宾名单星光熠熠,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田学斌发表了重要讲话,云南省副省长杨洋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超过13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这一规模凸显了会议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大会将持续至11月9日,期间将进行多日的深入研讨与交流。

第五届中国水土保持学术大会在昆明召开,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第1张

本次大会聚焦主题“以新型生产力推动水土保持领域的创新进步”,其目的在于深入剖析水土流失等问题,促进交流与共识的达成,为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领导期望

田学斌理事长对本次大会抱有高度期望。他指出,本次大会是水土保持科技人员展示年度成就的关键平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他期望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能够进入一流学会之列,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学会需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同时,激发新的生产力,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学会还应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国民科学素质。这一系列措施充分展现了领导对水土保持行业全面且长远的规划。

本次大会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云南省副省长杨洋的致辞表达了对大会的热烈欢迎。该致辞不仅反映了云南省对大会的全力投入,同时也彰显了该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热情与积极性。

院士专家报告

大会特别邀请了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包括王金南、赵春江、冯起和刘世荣,进行特邀演讲。此外,还有六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不乏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张兴义、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裴向军等。这些院士与专家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的学术造诣。他们的演讲将带来前沿观念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这些报告所涉主题与当前水土保持领域的热点问题紧密相连,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且有望激发更多科研创新的产生。

众多分会场交流

大会的组织工作既严谨又完善。主会场及13个分会场均已成功搭建。在论坛及分会场中,众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此次多会场、多话题的布局,确保了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得到了充分展示与交流。

各分会场可针对特定区域或技术类别进行深入交流。在南方水土保持措施与北方实践案例的讨论中,现场交流与思想碰撞得以实现。此外,水利与林业等不同专业领域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协作与互动亦得到探讨。

现场技术交流

会议安排了代表们前往阳宗海瑶冲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及澄江市梁王河沙坝生态清洁小流域等地,进行实地技术交流。相较于室内的研讨,此行动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代表们亲自见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成效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成效包括植被恢复的进展、护坡设计的实施与维护效果。实地考察让与会者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得以将所学的成功经验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大会意义深远

本届大会对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效应。在知识交流领域,其核心地位显著,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在此汇聚、融合与创新。同时,大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众多年轻学者对水土保持相关领域研究的兴趣,并促使他们踊跃投身于实践活动。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备受推崇,此类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水土保持事业具有显著影响。关于未来此类学术会议在哪些方面有望实现更大进步,我非常期待您的专业见解。同时,也恳请您给予点赞与分享,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