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章亚萍获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第1张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浙江省在此名单中脱颖而出,涌现出众多获奖的单位和个体。在众多获奖者中,拥有20年非遗保护经历的章亚萍荣获了先进个人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个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个人持续不懈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成效。

宁海章亚萍获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荣誉

章亚萍,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工作人员,荣获殊荣后,她深感责任重大。她担任宁海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干部已有20年。在这20年的职业生涯里,她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论是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普查,还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她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凭借个人的持续努力,她成功挽救了众多濒临灭绝、价值极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投身于多部书籍的编纂工作,其中不乏《浙江通志非遗集成志书》宁海项目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领域,她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值得称道。凭借其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奉献,她在全国性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成功赢得了认可。

宁波非遗资源丰富且保护体系逐渐完善

宁波享有“海丝古港活化石”的美誉,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该市囊括了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外,还有1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101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宝贵资源,正是宁波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结晶。

宁波在近年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区县市的协同合作,还涉及多个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通过这一全面构建的保护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进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并拓展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章亚萍谈非遗项目传承方式

章亚萍强调,利用“非遗+创意产业”的协同效应,加强非遗工坊的构建,能够显著增强经济效益。以泥金彩漆工艺为例,这一技艺涉及20余道复杂工序。相关机构通过与学校和企业合作,设立了青年工匠坊,成功吸引了8位年轻从业者。这一举措为非遗的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她强调,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至关重要。以宁海平调这一剧种为例,一个剧团从台前到幕后大约需要四五十人。传承这一剧种,需从剧团自身建设和观众培养两方面着手。非遗进校园活动,作为培养观众和传承人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宁海平调传承面临的情况

宁海平调的传承成为章亚萍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地方剧种的传承正遭遇诸多挑战。首要问题是,剧团的成员众多,确保其正常运行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如剧本题材和演员阵容等。在剧本题材方面,必须深入挖掘具有独特性且符合现代审美的新素材。同时,演员阵容的培养要重视新人的选拔和核心力量的保留。

该活动正逐步将观众基础从特定群体扩大至更广泛的受众。目前,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已启动,致力于培育观众群体。尽管如此,在增强大众影响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策略。例如,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宁海平调,这一议题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浙江非遗保护工作入选情况

在本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评选活动中,浙江省共有四家单位及七位个人荣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称号。这一成果显著体现了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综合实力。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众多非遗工作者,如章亚萍等人的辛勤努力。

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传承等多个方面均建立了坚实的基石。无论是对于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进行紧急的抢救,还是在传承人的培育上,都体现了精心策划和周到的布局。这些举措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树立了典范。

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美学结合成果

宁波市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开展了多项创新尝试。这些努力催生了众多非遗衍生品、特色旅游路线以及品牌推广活动。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丰富了当代社会文化内涵,而且生动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价值。

非遗产品让传统文化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新近推出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得以更深刻体验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品牌推广活动也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尽管如此,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挖掘非遗的内涵,以及如何创新出既具时代特色又融合非遗元素的产品和活动,仍是一个待深入研究的广阔空间。

针对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推进,有哪些具体路径可以助力其优化升级?期待各位积极发表见解,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恳请大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分享,以此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可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