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长岛国际社区居民出行难,物业摆渡车被叫停,万人小区居民何去何从?  第1张

蓝光长岛国际社区的配套道路施工已告一段落。尽管这一进展本应被视为积极信号,但社区长期存在的出行不便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居民们依然深受出行难题的困扰,目前所采取的改善措施仅是临时性解决方案。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进一步关注。

蓝光长岛社区出行难现状

成都双流区的蓝光长岛国际社区地处青羊区、武侯区的交汇处。该社区拥有近万名居民,却仅有向南的一条主要道路。人流量和车流量大,交通状况严重拥堵。小区如同“孤岛”的交通环境,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还是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居民们都承受着极大的困扰。此外,该社区位于三区交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江安河将三个区域分隔开来,虽然桥梁存在,但交通通行受到极大限制。例如,仅有摆渡车和行人可以通行的桥梁,这显然无法满足居民的全面出行需求。车辆通行的不便导致居民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增加。

物业摆渡车从有到无

小区物业推出的“摆渡车”曾成为居民出行的有力助手。这些车辆由物业负责调度,居民可免费使用,直通公交站点,显著缩短了出行时间。但在11月4日,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这一便民举措因摆渡车行驶安全隐患而被相关部门暂停。对于原本交通条件不佳的小区而言,摆渡车的消失让居民出行再次变得困难。业主周女士和其他居民对此表示无奈,他们权益受损,却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新公交线只是部分缓解

为应对出行难题,公交系统推出了新的措施。目前,123路和839路两条公交线路已投入使用。其中,839路为新增线路,为居民提供了更多换乘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行压力。然而,根据居民反馈,这仅是局部改善,根本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连接青羊区与武侯区等关键区域间的交通问题依然存在,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扩展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项目建设方的规划

成都空港城市发展集团在道路建设领域肩负着重要职责。集团负责的蓝光长岛片区周边道路项目,已成功完成双流区界内道路及两座桥梁的建设,排除武侯区金花驾校受影响的部分。待武侯区完成金花驾校的拆迁及土地交付后,剩余的桥梁工程方能启动。同时,武侯区与双流区正研究蓝光长岛片区其他规划道路(包括桥梁)建设的可行性。此举表明建设方致力于优化社区出行环境,然而,众多不确定因素和缓慢的进展速度,使得居民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出行压力。

小区物业不回应

11月4日,记者就摆渡车停用情况向小区物业进行咨询。物业人员确认摆渡车由其负责组织,但对于小区周边的出行难题,却未给出明确回应。作为服务业主的机构,物业本应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为业主的出行权益发声。然而,目前的表现却让人深感失望。

出行难问题亟待解决

蓝光长岛国际社区的出行难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暴露了城市规划中的疏漏。居民们对全面改善出行条件的方案抱有期待。读者朋友们,面对这一出行困境,若您身处其中,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出行权益?欢迎点赞、转发本文,并在评论区踊跃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