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启动消防科普乡村行!学生代表竟在消防员指导下开展这种实验  第1张

2023年11月1日,广西南宁上演了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启动了“消防科普乡村行”活动,并同步开展了数字乡村消防直播。南宁分会场吸引了市民代表和高校学生代表参与,场面精彩纷呈。活动中,暴露了公众在消防安全认知上的一些难点和痛点。

活动启动目标指向明确

11月1日,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在南宁举办了启动仪式,标志着该活动的正式开始。该活动旨在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将消防知识普及至农村地区。启动仪式重点关注居民自建房、沿街门店、工地宿舍、加工作坊等小型场所的火灾风险。鉴于这些场所火灾频发,此次活动旨在让社会各界群体认识到火灾的危害,学会辨别火灾隐患,并掌握自救方法。现场吸引了众多人员参与,消防部门积极投入,开展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策划此活动有明确的背景支撑。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消防知识不足的问题,小型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这些场所的人员密度参差不齐,消防设施配备往往不够完善,这种情况较为普遍。针对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广西消防救援总队特别制定了此次针对乡村消防知识的普及活动计划。

南宁分会场场景多样

南宁分会场内,一道火红幕墙尤为引人注目。市民代表与高校学生代表在远处驻足观赏。火焰猛烈燃烧之际,即便相隔数十米,热浪依然真切可感。现场精心布置了临街门店火灾、自建房电动自行车火灾、小作坊火灾、集体宿舍火灾等四种典型场景。这些场景犹如生活缩影,揭示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南宁本地生活与这些场景设置紧密相连。近年来,南宁城市迅速发展,街道两旁门店林立,自建房屋众多。电动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小作坊作为生产和经营场所,工地宿舍人员密集,消防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此类场景的设置有助于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潜在隐患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警示

电动自行车火灾问题不容小觑。模拟实验中,一排插座为多辆改装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短时间内电池开始冒烟,不久后车辆便被烧至仅剩车架。南宁市电动自行车数量众多。然而,改装电池、私拉电线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行为显著提升了消防安全隐患。

大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是此类消防风险的根本原因。众多民众未充分认识到此类行为的危险性,仿佛将自己置于火药桶边缘。消防部门持续努力推广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知识,然而,仍有部分人未接受其劝告。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家庭和社区的火灾风险。

集体宿舍火灾情况模拟

模拟集体宿舍火灾的场景令人深思。电吹风未拔掉电源,随意放置在床上,其热风点燃了被褥,火势迅速扩散。这一模拟实验揭示,生活中的小疏忽有时可能引发灾难。南宁众多学校中,集体宿舍数量众多。火灾一旦发生,其后果难以预料。

火灾之所以迅速发生,其背后有科学依据支撑。宿舍面积有限,且存放大量易燃物品,一旦发生火灾,氧气充足,加之宿舍内物品易燃,火势会迅速蔓延,如同脱缰的野马。在真实的灾难情境中,逃生时间极为有限。此外,集体宿舍人员众多,一旦逃生时发生混乱,伤亡人数将显著增加。

消防员提出安全建议

刘重瑞,良庆区消防救援大队体育中心消防站的一名消防员,就相关情况进行了阐述。他强调,模拟的火灾场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例如,集体宿舍一旦发生火灾,几分钟内火焰便会充满房间,十分钟内火势即可扩散至其他楼层。电动自行车火灾由于电瓶的特性,扑灭难度较大。刘重瑞建议,在使用大功率电器时,必须有专人看管;电动自行车应在指定充电点充电,禁止将电瓶带回家中进行充电。

这些提醒极具实用性。对于南宁这样人口众多的城市而言,做好这些细节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在众多火灾事故的调查中,许多案例均源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违规行为。消防人员提出的建议,旨在协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并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待提升

本次活动反映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尽管众多代表参与了观摩和学习,但仍有大量人群未能接受此类培训。南宁市拥有众多场所,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消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消防知识,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只能陷入混乱。

南宁市需采取何种举措以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认知?期待广大读者为本文点赞、转发并踊跃留言,以吸引更多人士关注消防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