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结束后,气温逐渐下降,蔬菜生产步入旺季。地产菜的大规模上市带动了市场供应量的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我省蔬菜价格在最近两周内连续下降,这一现象无疑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价格连续两周回落
省发展改革委价监局和价费处最新消息指出,在10月的第四周,全省9种蔬菜的平均零售价为每500克3.32元。这一价格较10月第二周的高点下降了14.7%。其中,青菜、青椒、黄瓜等前期价格上涨明显的蔬菜,价格下降趋势显著。青菜在两周内累计跌幅达到25.7%,青椒累计跌幅为24.8%,黄瓜累计跌幅为24.3%。这些数据明确反映了价格下跌对市场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从民众的角度分析,蔬菜价格的下降直接意味着生活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节省开支。
价格下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条件改善,地产菜供应量显著增加,市场供应达到高峰。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价格随之自然下调。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
省发展改革委为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稳定,迅速启动了汛期及两节期间民生商品价格的应急监测。这一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在省市级层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入蔬菜生产的各个阶段。在蔬菜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细致收集种植数据,掌握产量等关键信息。在主要批发市场和超市,巡查人员关注蔬菜的售价和销量。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和会商研判,密切监控市场价格变动和供应保障状况,以便在价格波动显著时迅速响应,确保市场稳定。
此价格监测预警系统覆盖范围广泛,既包括城市的大型超市,亦涵盖众多的小型菜市场。系统对这些场所均给予关注,以全面收集价格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且更新迅速。
压实市长负责制
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于确保蔬菜供应的稳定性极为关键。各地正积极推行该制度,其中指导蔬菜生产是关键环节之一。以合肥为例,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7.7万亩,同比增长1.02%,日均地产蔬菜供应量达0.7万吨,这一供应量已超过合肥市民的日均消费需求。这为本地蔬菜供应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地政府积极推动,要求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增加省外反季节蔬菜的采购。例如,某些城市的大型批发市场与北方大棚蔬菜产区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新鲜的反季节蔬菜,以丰富本地市场供应。同时,相关部门强化了市场监管,对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了严格打击,确保民众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质量上乘的蔬菜。
推动产销对接
推动上下游产销对接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省发展改革委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协作,向全省289家“惠民菜篮子”商超企业,发布了16个市共计545家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蔬菜品种及产量等详细信息。此举使得超市能够掌握菜源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
同时,推动商超门店增设线上线下地产菜平价直销区域。在调整线下门店布局后,众多商场推出的平价直销区蔬菜品种繁多,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购买。线上销售渠道的便利性同样不容忽视,消费者无需离家即可轻松购得平价蔬菜。这些措施有效丰富了平价菜的供应,让民众切实感受到了实惠。
平价惠民销售启动
自9月份起,全省675家商超门店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为稳定市场菜价,开展了为期25天的“惠民菜篮子”平价销售活动。该活动具有显著意义,每日推出20种以上平价商品,其中蔬菜品种达15种以上。此举对市场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通过增设“一元菜”等低廉蔬菜的售卖,显著减少了民众购买蔬菜的开销。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老年人群等,他们对“一元菜”的需求尤为强烈,此举使得他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到新鲜蔬菜。
市场现状及影响
目前观察,我省蔬菜市场因供应量提升导致价格下滑,整体呈现良性增长趋势。这一现象不仅满足了民众的日常饮食需求,使民众餐桌上的蔬菜品种丰富且价格亲民,同时,也对省内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正面效应。
接下来,有关部门能否持续维持这种积极态势?欢迎广大读者发表您的见解。同时,恳请点赞并分享本文,以便让更多人了解本省蔬菜市场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