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县政法委创新 1+13+N 工作法,一站式解纷阵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第1张

近期,稻城县政法委的工作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该委创新实施的“1+13+N”模式,对于提高矛盾调解和预防的法治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是稻城县政法委响应上级指示的实际行动,反映了地方在治理社会领域的积极探索。

建强一站式解纷阵地

在“1+13+N”工作模式中,“1”代表的是强化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稻城县汇聚了多个中心资源,打造了“多中心融合”的平台。比如,将综合治理、矛盾多元化解等不同中心的资源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实现了“一进门,纠纷解”的高效服务。至2023年,众多群众已从中受益。此外,稻城县还重视提高平台建设标准,选派政法干部赴杭州、泸州等地学习。同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业务培训,培育了大量既熟悉民风又精通法律的调解人员。

稻城县致力于优化其空间布局。通过合理划分咨询引导、调解协商等职能区域,确保了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与高效运作。据2023年数据显现,这种布局优化显著提高了纠纷处理与受理的效率。此外,稻城县还搭建了线上纠纷受理平台。有村民反映,在稻谷收割期间,他们通过手机提交了与邻地边界争议的请求,并迅速获得了反馈和解决。

打造13个特色多元化解中心

“13”代表的是建设13个具有特色的“多元化解”中心。稻城县以此为依托,推动相关工作。众多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资源设立这些中心。以香格里拉镇为例,该镇旅游业繁荣,因此考虑游客数量和可能发生的纠纷,于2023年设立了专门针对游客与商家纠纷的“雪山下的调解室”。这里配备了专业的旅游纠纷处理人员,成功解决了多起纠纷,有效保障了游客的权益。

在以农牧业为主导的乡镇地区,为应对生产交易过程中常出现的农牧产品交易纠纷和草场争议等问题,特别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此举有效促进了农牧业相关纠纷的快速、专业解决。当地牧民反映,过去关于草场划分不明的争议,在特色调解室得到了双方均感满意的解决方案。

稻城县政法委创新 1+13+N 工作法,一站式解纷阵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第2张

培育N个解纷力量睦邻调解室

“N”代表的是设立N个“解纷力量”睦邻调解室。这些调解室是以村为基本单位进行建设的。各村庄依据自身的传统习俗,制定了相应的调解流程及规章制度。例如,在某个村庄,历史上就有众多德高望重的长者调解邻里纠纷的优良传统。如今,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该村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

村里挑选了具有威望和擅长沟通的村民,组建了一支调解志愿队伍。志愿者们轮流在睦邻调解室值班。有村民表示,此前两家因鸡鸭闯入庭院发生争执,正是志愿者迅速介入调解而得以解决。通过宣传栏的推广,村民对调解室的好评逐渐增多,“小事不闹出村”的氛围愈发浓厚。

工作法中的资源整合优势

“1+13+N”工作法在资源整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经过整合,资源使用避免了各部门独立运作的情况。根据数据,自资源整合以来,纠纷从受理到解决的时间缩短了约三分之一。以村民涉及多个部门问题的纠纷为例,过去可能需要在多个部门间辗转,而现在只需一站式服务即可完成受理和解决。

调解中心各层级间已实现有序协作。对于基层睦邻调解室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迅速移交至乡镇特色中心或更高一级别机构。此举显著提升了整个矛盾化解机制的灵活性和效率。

对乡村和谐稳定的推动

该工作法显著促进了乡村的和谐与稳定。在农村地区,以往常见的邻里矛盾,如今在村级层面得以迅速化解。数据显示,自2023年起,村里的矛盾纠纷数量较以往同期下降了约15%。

乡村的和谐与稳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益,还具体表现在:优良的治安状况和社会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这一现象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服务业的繁荣。

未来的发展展望

稻城县政法委实施的“1+13+N”工作法虽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前路漫漫,未来挑战依旧艰巨。特别是,如何增强线上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具体而言,能否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常见纠纷类型进行预先预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您认为稻城县政法委的工作方法在哪些领域尚有提升空间?欢迎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踊跃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