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商领域的预售模式日益盛行,为消费者提供了预购心仪商品的可能,同时也让商家能够预判销售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天猫平台上的预售活动近期频现问题,导致消费者原本的省钱计划受阻,合法权益受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天猫预售现尾款涨价情况
购物节临近,天猫预售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然而,问题接踵而至。多地用户表示,在支付定金购买预售商品后,尾款价格不声不响地上涨。此类现象并非少数,网络上的大量用户反馈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在部分社交平台上,关于此问题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消费者在睡梦中醒来,发现价格已涨,而平台却未能提供合理的解释,这一情况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商家与平台在责任归属问题上往往互相推卸。当用户遭遇尾款价格上调时,平台先是声称是商家调整了价格,随后又说是系统计算出了差错,然而,无论何种解释,平台都未能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导致消费者在商家和平台之间感到左右为难,不得不默默承受损失。
优惠券在尾款时失效
优惠券争议广泛存在。众多消费者指出,在预付定金阶段,商家提供了高额优惠券,但在支付尾款时,这些优惠券却已过期,导致价格上升。例如,小梁向客服反映,之所以在支付定金时看到价格优惠显著,是因为有高额优惠券的支持,然而到了支付尾款时,优惠券无法使用,价格便随之上涨。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晓月身上,她在支付定金时看到的是带有优惠券的优惠价,但到了支付尾款时,价格却与预定不符,同样是因为优惠券失效的问题。
购物券使用出现变数
购物券使用规则的变动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不利影响。许多用户发现,平台所发放的购物券种类在预售期间会进行调整。有的用户前一天还能看到可用的优惠券,但第二天却发现已被取消。以一位用户为例,他在10月18日查看购物车时,商品总价为5691.26元,因有购物券可用,总价似乎降低了。然而,到了10月19日,商品总价却上升至5833.76元,原因在于前一天可用的优惠券在隔天突然失效。
平台与商家互相推诿
消费者对预售活动充满信任,然而在面临价格上涨等问题时,向平台寻求解答时,收到的回复却难以令其满意。以晓月为例,她联系天猫88VIP客服,起初被告知红包和优惠券已分发完毕,最终以实际支付金额为准。当晓月再次提出问题,客服经理来电解释称是商家调整了价格。但晓月出示了购物车中商品的价格证明,指出是优惠变动,却未得到客服的认同。在这种情境下,消费者只能承受着不满与无奈。
消费者权益受损认定
这些事件清晰地反映出消费者权益遭受了侵害。在预售阶段,支付定金等同于确立了一项合同,消费者是基于当时的价格和优惠条件而支付定金。然而,若商家或平台无故调整优惠规则,迫使消费者支付额外的尾款,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当前,天猫客服的说明未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且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来维护消费者权益,这无疑严重削弱了消费者对天猫的信任。
权益保障期待解决方案
众多消费者遭遇权益受损,天猫是否需作出调整?商家与平台应如何自律?强化监管或是调整预售规定,这些疑问亟待解决。天猫亟需关注此事,并向消费者提供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亦向广大读者提问,在电商平台侵犯权益时,您会选择默默忍受还是坚定维权?期待您的点赞、分享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