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创立官办军事工业企业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已历时八十余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企业的组织形态经历了持续的演变。众多相关内容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而相关著作的陆续出版亦成为一大显著特征。

新书发布会召开

2024年10月21日,上午时分,上海社会科学院位于淮海路的总部气氛热烈。新书《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国有企业卷》的发布会在此举行。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此次发布会,作为对近代国有企业研究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具有深远意义。

此次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关注近代企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该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背景复杂,新书对此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为近代企业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书的研究聚焦于中国近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演变历程。书中对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以及剩余分配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展现了晚清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有企业制度的变迁。以产权制度为例,近代国有企业在政府更迭期间,其产权变更显现出超越经济因素的特性。

剩余分配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它既保留了传统经济的某些特征,又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后的相应调整。通过这些研究,读者能够直观地洞察到当时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独特风貌及其所处的复杂环境。

作者介绍书稿

徐琳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代表作者,对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她具体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内容及其核心观点。徐琳指出,中国近代国有企业的成长历程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经济转型。这一过程对于把握近代经济发展的脉络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当前国有企业的进步提供了若干思考方向。

她对近代企业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导向进行了详细阐述,此举对后续研究者明确研究路径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治理结构剖析

该著作在国有企业治理领域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维度上,不同历史时期“政府”所代表的具体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例,战前、战时以及战后,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各不相同。

该治理模式显现了当时政治与经济背景对国企成长产生的显著作用,揭示了国企并非独立于政府体系运作的事实。同时,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相互联系亦随时代变迁而呈现出动态变化。

嘉宾发言交流

在发布会上,《上海经济研究》杂志的主任编辑陈国政研究员就企业家精神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见解。这些观点为企业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同时,徐昂和李家涛两位博士也就企业历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种多样化的观点碰撞,极大地活跃了现场的讨论氛围。

各界人士从多角度审视近现代国有企业的演变历程,这不仅深化了对近代企业发展的认识,同时也为其他企业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首席专家总结

2024 年新书发布!国有企业制度如何从晚清走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第1张

张忠民研究员,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的首席专家,对课题进行了总结。在企业史研究领域,企业制度史备受关注,而国有企业研究则成为了一个关键方向。最新发布的《国有企业卷》是该课题的子课题成果之一。这套丛书共有五卷,除《国有企业卷》外,其余四卷也将于2024年相继与读者见面。

您是否对这部详尽剖析近代国有企业演变历程的新著抱有期待?敬请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以扩大对近代企业成长轨迹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