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双11”购物狂潮,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反应,对直播营销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旨在推动其健康有序的进步。
行政指导会召集众多主体
近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针对“双11”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召集了涵盖200多家全国主要电商平台、全省关键MCN机构及头部网络直播企业的行政指导会议。这一举措彰显了浙江省政府对直播营销市场监管的坚定立场。与会者包括电商平台、MCN机构和直播企业等,涵盖了整个网络直播营销产业链。这体现了浙江省对网络直播营销规范的全面规划,旨在确保直播营销全链条遵守规定,为消费者构建一个优良的购物环境。
浙江作为本次会议的举办地,新华社浙江频道客户端于10月27日进行了相关报道。这一报道表明,在关键购物季来临之前,当地政府已主动采取措施,旨在积极应对网络购物可能引发的问题。
发布合规指数评价规则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于一场会议上正式公布《浙江省网络直播营销监测合规指数评价规则》。这一规则的发布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浙江省在网络直播营销评价领域的首次突破,并成为该省在规范网络直播营销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该评价规则的实施旨在对直播营销活动进行量化评估,以此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具体来说,规则对直播促销活动、商品信息展示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规范与指导,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直播购物的信任度。
该规则的制定使消费者和企业均受益匪浅,且与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崛起紧密相连。网络直播作为一项关键的营销工具,其评价规则的建立,为双方提供了关键的保障措施。
通报投诉举报及监测情况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行政指导会议上发布了关于网络直播营销的投诉举报和监测数据。数据显示,当前网络直播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真实反映。今年,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接收了超过三万件与网购相关的投诉举报,同比增长了15.37%。这一增长比率显示出,随着网络购物规模的不断扩张,相关问题的数量也在增加。
浙江省网络直播营销领域呈现显著发展势头。据最新数据,今年前九个月,该省通过网络直播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4.8%。面对这一快速增长,对直播营销活动进行规范显得尤为必要。此举旨在防止不法商家利用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解读规范指引
监管局不仅发布了情况通报,而且对《浙江省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指引》进行了深入解读。该指引如同网络直播营销领域的行动指南,内容详尽,覆盖了从交易规则到售后服务等多个层面。在交易规则方面,明确禁止了虚假交易和不公平的交易限制;而在售后服务方面,企业必须确保能够迅速响应消费者的退货、换货等需求。
企业若欲依法依规开展直播营销活动,需严格遵循本指引。这一举措旨在推动网络直播营销领域的公平与公正,并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要求全方位查找问题改进措施
会议强调,网络直播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唯有遵循规范经营,行业方能实现持续繁荣。电商平台、MCN机构和网络直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对交易至售后各环节进行细致、全面、系统的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当前,网络直播行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实施价格欺诈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阻碍了行业的长期发展。
在激烈竞争的直播市场中,若企业希望保持其地位并实现持续增长,务必加强监管力度,并不断改善其运营流程与管理规范。
参会主体表示履行责任
与会各方网络直播营销主体均明确表态,将严格遵守《规范指引》及各类法律法规,增强自律精神,切实履行主体职责,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直播内容、商品和服务。这一行为显示出企业对规范发展的深刻理解,且在政府引导下,企业愿意积极调整营销策略。这对于整个网络直播营销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有机结合,将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网络直播营销行业向更加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各位读者,关于“双11”期间网络直播销售环境的改善措施,您是否认同其有效性?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反馈和讨论。若本文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给予点赞并予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