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报道,在粤桂协作的支持下,富川瑶族自治县残疾人的生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一成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亮点。一名残疾村民通过掌握的技能提升了收入,这一成就背后,得益于一个庞大的帮扶体系的有效运作。

村民在家编织增收

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沙鱼塘村的村民唐玉英,通过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会了手工编织果篮等技艺。她将家中的编织成果通过直播平台销售,实现了2000多元的收入,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一现象反映出,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技能培训,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这也为处于类似境遇的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增加收入的榜样。

她竟靠编织果篮在家轻松月入过万  第1张

唐玉英的生活因这项技术培训而发生了改变,同时,它也为众多残疾人带来了希望。在农闲时节,她凭借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财富,这一自我增值的行为,值得全社会予以肯定与推崇。

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

富川县残疾人联合会主导举办了针对农村低收入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班,该活动是粤桂协作机制的一部分。培训对象为富川籍农村残疾人,课程涵盖手工编织、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此举旨在解决残疾人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就业不易、就业领域有限、就业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自2019年起,共成功举办了11期培训班。粤桂协作资金等各级帮扶资金投入累计达到49万元。已有1358名残疾人接受了培训。培训后,这些残疾人的年均收入增加了12000元,这一数据颇为显著。

资金帮扶残疾人创业

资金扶持助力残疾人自主创业成效显著。粤桂协作等资金投入累计达48.5万元,帮助97名残疾人成功创业。这些创业者的平均月收入增至1900元。肇庆四会驻富川工作组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提升了结对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还引导双方残联在多个领域积极努力。

这种帮扶措施并非短期行为,而是旨在长期推进,并专注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准。特别是在支持创业领域,为残疾人开辟了一条能够持续增加收入的途径。这一做法为其他地区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对接帮扶创造效益

自2019年起,四会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富川县残疾人联合会启动了结对帮扶项目。在此过程中,双方进行了频繁的交流与对接。具体来说,双方共进行了22次调研对接,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帮扶工作的精确度。同时,四会市残联还举办了馈赠活动,他们走访并慰问了富川的43名残疾人,慰问金总额达到了2.15万元。

四会市残疾人联合会捐赠了182万元帮扶资金。这笔资金对粤桂东西部协作的富川县残疾人联合会“阳光助残基地”项目以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提供了显著的支持。

阳光助残基地的成果

“阳光助残基地”项目在促进物质收入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培训覆盖了725户残疾人家庭,涉及禽类养殖活动。通过这一项目,每户残疾人家庭年均可增加收入4000元。该项目直接针对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提升需求,依托于相对稳定的禽类养殖这一农业方式。

项目实施提升了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物质水平,显著提高了他们投身社会生产、创造价值的潜力,为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并显著增强了他们应对生活的信念。

无障碍改造提升生活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具有深远影响。该项目已使551户残疾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居住的舒适水平,更赋予了残疾人生活以应有的尊严。

众多残疾人士因身体局限,即便居家生活亦遭遇诸多不便。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从根本层面解决了部分难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此项目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核心理念。

亲爱的读者群体,粤桂协作在富川地区对残疾人群体的帮扶举措及取得的成果显著。这引发了您对于自身所在地区在类似工作中可以借鉴哪些经验的思考吗?若您持有见解,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