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近期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当地13万余亩油茶树在霜降时节迎来了采摘的最佳时期。这一现象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众多农户正忙于山间采摘被称为“霜降籽”的油茶果实,呈现出一幅丰收的生动画面,令人倍感欣慰。
油茶丰收场景
衡山萱洲碧水蓝天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油茶种植基地,一片生机盎然。油茶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村民们抓住时机,纷纷开始采摘。他们手提竹篮,穿梭于茶树之间,称重、装车,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对丰收的渴望。油茶基地犹如一个繁忙的生产车间,农户们则是其中最辛勤的劳动者。油茶果的丰收,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农户们一年辛勤劳作的回报,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衡山县所展现的丰收景象,其背后映射出该县特有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这些条件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当地土壤培育出的油茶果实,不仅饱满且圆润,使得衡山县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
合作社的成立与改造
自2013年成立至今,衡山萱洲碧水蓝天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合作社针对以往老油茶林存在的问题,如树龄老化和管理不善,导致挂果量较少,采取了积极的改造措施。通过施肥、补苗等方式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改良。此外,合作社还利用低产林改造项目,种植了一批优质的油茶新品种。正是这些不懈的努力,使得油茶林的生产能力逐渐提升,逐步走向了高产之路。
历经多年成长,合作社的油茶种植面积已扩张至3000亩以上。这一变革使得当地油茶产业焕发新生,昔日荒芜的油茶林逐渐恢复了生机,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油茶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
去年,该基地实施了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措施,即引入了智能水肥系统,并运用了“水肥一体化”的喷灌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基地负责人尹海龙表示,在此之前,每亩油茶林产量仅为数百斤油茶鲜果,但今年预计亩产可提升至1000斤,甚至有潜力达到2000斤。
该技术整合了灌溉、施肥、喷药等多种功能。其运作精准,不仅能够满足油茶树对水分、养分及病虫害防治的特定需求,还能显著减轻劳动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截至目前,基地已新建成超过200亩的此类喷灌系统,该技术对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
合作社带动就业与周边发展
该合作社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周边村民的需求。自成立以来的11年间,它采纳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策略。这一模式犹如一条纽带,紧密地连接了合作社、基地与农户。它为周边村民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至今,已助力超过50户家庭,使100余人实现就业,有效缓解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不仅如此,该项目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促进了周边农户油茶种植的兴起。农户们纷纷响应,种植面积迅速扩展至超过万亩。因此,萱洲镇的油茶种植总面积突破了2.6万亩。这一行动显著推动了萱洲镇油茶产业的规模扩张,并塑造了一个积极的产业布局。
衡山县的产业发展模式
衡山县近年来在油茶产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广泛参与。在此框架下,要求油茶企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油茶种植业主率先投身于油茶新造和低产林改造项目。他们努力创建众多“小而精”的示范项目。
衡山县致力于深化油茶产业进程,已着手培养专业施工团队。这些团队通过承包农户的山地,正朝着油茶产业的标准化、机械化及产业化方向稳步前进。此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衡山县油茶产业的全面发展与持续健康。
衡山县油茶产业的展望
衡山县目前拥有超过13万亩的油茶林。根据现有发展趋势,预计到2024年,油茶鲜果产量将达到约4.56万吨,茶油产量约为0.28万吨。这一产量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预计油茶年产值可达7.5亿元。这些数字反映了衡山县油茶产业的广阔前景。此发展趋势将助力当地农户增加收入,并提升衡山县在油茶产业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这种发展态势下,衡山县油茶产业迈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并非难以实现。
末了,恳请各位读者探讨,衡山县的油茶产业在哪些方面尚存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热切期待您的评论与交流。同时,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予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