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问题近年来持续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化解大量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稳定,已成为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课题。东安县委政法委实施的“七联调”机制,或许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联调涵盖范围
“七联调”包含的七种调解手段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中众多常见的矛盾领域。其中,“医调”专注于处理医疗纠纷,鉴于其复杂性及对患者及医疗机构双方的重大影响,其设立显得尤为必要。而“交调”则针对交通事故赔偿纠纷,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此类纠纷愈发常见。“校调”则聚焦于校园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如学校与师生、家长之间的争议等。这些多样化的调解方式从不同角度锁定了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此外,“婚调”“邻调”“薪调”“物调”等也分别针对家庭婚姻、邻里关系、薪资待遇和物业管理等领域,确保各领域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专业的处理。
东安县委政法委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各相关部门已明确各自职责,如卫健部门参与医疗调解,交警部门在交通调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样的职能划分,为精确解决各类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开展方式
各乡镇及相关单位正积极推动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他们致力于推广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通过定期进行辖区矛盾的地毯式排查,这种全面的方法确保了不留死角。例如,一些乡镇干部深入到村小组和社区,特别关注征地拆迁、环境和山林等容易引发矛盾的核心领域。在时间安排上,持续的排查机制能够确保新情况能够被及时识别。
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严格遵循应调尽调的工作原则。他们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包括政法界的资深人士、明理人士以及调解员等,共同参与调解工作。例如,在邻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这些经验丰富的调解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沟通和劝导。此外,他们还完善了跟踪回访和应急处理机制。以一起因房屋占地引发的邻里纠纷为例,调解成功后,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回访,有效防止了矛盾的再次激化。
跨部门联合机制
各单位已构建起协同合作体系。从横向角度来看,县直属单位共同展开协作。他们打破了部门间的隔阂,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比如,在解决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纠纷时,民政部门能够迅速提供婚姻等相关信息给其他部门。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大家共同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纵向层面,县、乡、村三级均积极参与。在调解过程中,各层级人员肩负着各自职责。此外,七联调机制下,各工作组已成立。各部门秉持全县统一战线理念,尽管曾面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但经过观念转变,均能全身心投入调解工作。
县委政法委的督促与奖惩
县委政法委在七联调工作中扮演着监督与保障的关键角色。年终之际,将针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单位进行表彰。部分单位员工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化解矛盾,业绩显著。相应地,这些单位的成就将在全县范围内被公开表彰。此举旨在激励更多单位和人员投身调解工作,提升参与积极性。
同时,对于工作表现不佳者,将实施追责问责措施。若因某单位或个人未能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引发矛盾升级或造成不良后果,如某些纠纷因处理延误而引发多户居民的不满。此类情况将依照纪律规定进行处理。此奖惩机制旨在确保各环节工作人员均不敢有丝毫懈怠。
工作成效展现
数据充分展现了工作成效。自项目启动至今,已累计处理各类矛盾与纠纷1871起。这一数据揭示了调解任务之繁重。高达92%以上的调解成功率进一步彰显了工作的实效性。其中,邻里纠纷占据了25.6%的比例,为邻调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数据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东安县尚未出现群体性纠纷事件,同时亦有效遏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这一举措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整体而言,此举显著提高了东安县社会环境的和谐程度以及居民生活的安全感。
对未来的展望
成绩虽已斐然,但仍有提升潜力。诸如,面对社会形势的持续演变,是否考虑拓展调解领域或深化七联调工作?在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养老相关的矛盾和纠纷是否应纳入调解体系?此类问题值得深思。未来,各部门需持续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七联调”的作用,并可能需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公共资源参与矛盾调解,亦需深入探讨。同时,也期待读者对东安县“七联调”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