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举办了一场学术盛事,即2024年的“泛旅游酒店”国际学者“上商”论坛,以及首届旅游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众多师生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一场知识交流的盛会由此拉开帷幕。
校长重视国际论坛搭建交流平台
吴忠,上海商学院校长,强调了对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视。根据2024年复旦大学发布的教育资源分配报告,管理类学科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正在稳步增加。为与这一趋势保持一致,上海商学院举办了国际学者论坛,搭建了全球学者交流合作的桥梁。这一平台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优秀学者,使他们能够深入探讨文旅融合与酒店管理创新中新兴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该平台不仅有助于上海商学院拓宽国际视野,而且对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商学院计划继续推进此类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并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国际学术论坛。
人社部专家作文旅人才素养报告
黄梅研究员,作为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在论坛上发布了关键报告。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数字文旅行业正迅速发展,已有超过30%的传统旅游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黄梅研究员强调,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正在塑造旅游业的新形态。她指出,目前数字文旅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对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更高要求。当前,人才供给方面存在数量和技能的双重短缺。针对这一问题,黄梅研究员提出了培养文旅人才数字素养的整体思路,并详细阐述了破解供需矛盾的策略和实施路径,这对推动文旅人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这些理论有效应用于实际教学和行业培训。
亚美尼亚官员分享文化旅游观点
亚美尼亚环境部副部长加亚内·加布里埃利安在论坛上交流了其研究心得。亚美尼亚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样的气候和景观。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以谷歌公司的数据为例,全球化相关议题的日搜索量高达数百万次,显示出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阻挡。加亚内·加布里埃利安强调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预计未来几年,亚美尼亚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将增长8个百分点,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也对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旅游界正在探讨如何借鉴亚美尼亚的成功经验,以推动跨文化旅游合作,这被视为一个关键方向。
澳门教授探讨酒店机器人伦理问题
林柏雨,澳门城市大学助理教授,在会议中发表了关键观点。目前,酒店行业智能化步伐加快,市场调研数据表明,大约40%的酒店已引入或计划引入服务机器人。他针对管理者、顾客和员工三个角度,对酒店服务机器人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指出,若在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的前四周内未能建立初步信任,很可能会引发五种以上的伦理问题。林柏雨强调,构建初步信任是减少伦理问题的关键。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如何借鉴其研究成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更好地引入机器人,是一项重大挑战。
线上线下参会展现广泛关注度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在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现场观众井然有序。据线上参与数据,线上人数是线下的三倍,这充分展示了线上模式在学术交流中的便捷性和广泛覆盖力。线上参与者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下参与者主要是本地师生及部分受邀嘉宾。学校后勤部门负责人透露,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他们在场地布置上投入了15人,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此次论坛的成功,是多部门协作和众多人员支持的结果。未来,如何优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提升参与体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论坛积极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及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在学术层面,会议中分享了多项前沿的研究成果,这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完善与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层面,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从各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例如,西方学者关注酒店管理中的制度流程标准化,而东方学者则可能更侧重于人情关系在服务中的应用。面对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文化融合,我们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提出一个问题:您认为如何能进一步拓展国际论坛等学术文化交流平台的影响力?欢迎各位参与评论、互动、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