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住宅区中,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成为长期困扰,不仅阻碍了居民的日常通行,还潜藏着安全隐患。荔湾区站前街道同样遭遇此问题,近期他们主动采取措施,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居民的困扰
小区架空层内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首先,这一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居民担忧,一旦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其次,车辆乱停导致日常通行受阻,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出行困难,散步变得极为不便。尤其在傍晚下班高峰时段,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四处乱停,如同无头苍蝇,严重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这一乱象亟待解决,居民们纷纷强烈呼吁街道及相关部门着手整治。他们已不止一次向街道反映相关情况,期盼街道能够采纳并实施有效对策。
街道的行动
站前街道主动对接居民诉求。自今年起,将消除居民家门口的安全隐患纳入“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计划。综合行政执法队二分队及各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积极搜集问题、排查隐患、梳理难点。纪工委亦予以监督,促使相关科室切实履行职责,及时进行整改。工作人员对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了详尽的排查和登记,如对乱停车辆数量等状况进行了具体统计。
社区工作人员在此次工作中倾注了大量辛勤努力。无论面对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们始终坚守在小区内,逐一走访家庭,与居民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辖区情况复杂
站前街道所面临的问题是特殊且复杂的。区域内多数老旧建筑缺乏物业管理。这些建筑的消防设施陈旧,本身就构成了安全隐患。此外,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现象尤为突出。尽管街道已在路边划设了500多个非机动车停放区,并建设了2300多个充电端口,但仍有部分居民习惯于在小区内、楼宇旁和楼道内乱停放。这种习惯并非短期内可改变,给治理工作带来了额外挑战。
街道工作人员在遇到对政策或规定不熟悉的居民时,需展现出极大的耐心进行详尽解释。由于部分居民对新出台的政策或规定尚缺乏了解,工作人员不得不反复进行说明。他们以对待亲人的态度,期待居民能够理解并给予支持。
清车行动开展
针对小区架空层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第二分队携手社区、网格、物业等多方力量开展了“清车行动”。该行动集中清理了楼道内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同时,片区纪检监察联络站履行监督职责,确保行动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
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采取粗暴的拖车方式,而是先行开展了劝导与宣传教育。他们向居民详细解释了乱停车的负面影响,并期望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既安全又井然有序的居住环境。若居民暂时不在现场,无法自行移动车辆,工作人员则会细致地留下通知。
成果显著
“清车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转移并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超过750辆,增设止车柱超过230个。同时,对100多处楼梯口及4个架空层的乱停乱放问题进行了整治,并张贴了562张宣传海报和警示标语。此举有效降低了居民楼周边的消防安全隐患,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例如,克山铁路小区一期的居民对此改变表示高度满意。居民的生活空间得到了扩展,孩子们拥有了更宽敞的游乐空间。
街道的整治成效逐渐显现,居民们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从起初的困惑不解,到如今主动遵循规则,居民们齐心协力,共同保障了社区的和谐秩序。
着眼未来工作
站前街道并未因阶段性成果而停滞不前。他们始终以提升和优化民生福祉为己任,不懈奋斗。针对居民最关切的问题,他们不断拓宽民生工作的范围与深度。他们持续打造服务品牌,如“群众有事我来帮”等,确保实事得以实施。展望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在此,我们想了解一下,您所在的小区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情况?欢迎点赞、分享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