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行动,带领百余名师生深入绵阳市企业,开展了“探索新型生产力,开启智慧创新之路”的实践教学。这一活动备受关注,因为对师生来说,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具有深远意义。
走进中科绵投集团
中科绵投集团在绵阳市管理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本次考察的关键地点。自项目启动以来,它始终遵循“绿色、环保、高效”的原则推进工作。项目已运行多年,据数据表明,它显著提升了绵阳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能力。师生们在此见证了垃圾转化为电能的神奇过程。工艺流程透明,环保措施完善,该技术的转化成果正为绵阳市的绿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以绿色发展为基调的时代背景下,此类企业的参观访问无疑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师生们怀着浓厚的好奇心,深入探究该项目,他们细致地向项目工作人员请教流程中的技术细节。工作人员耐心地给予详尽解答,无论是尖端的垃圾燃烧设施,还是高度环保的尾气处理步骤,都令师生们眼界大开。
探秘九洲集团
九洲集团,一家专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已成为师生们参观的热门地点之一。该集团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活动举办的那一天,师生们参观了九洲集团技师学院以及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规模庞大,内部设有多个关键功能区域。
师生们依次游览了电子信息技术中心、普通机械加工实训室、众创中心以及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等场所。参观期间,工作人员的现场解说使得师生们深刻领会到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师生们认识到,一个区域的企业成长,与科技的深入创新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
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此次活动并非单纯的工厂参观。它对师生深入领会新型生产力的内涵具有显著价值。在常规的校园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往往缺少直观的感官体验。
实地考察了两个在新型生产力领域表现卓越的企业,师生们对新型生产力的认识已脱离了抽象层面。无论是垃圾转化为新型能源,还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这些具体案例生动地揭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内涵,使得师生们对这一关键概念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
激发创新思维
师生们参观创新型企业项目,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校园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此类一线创新成果展示难得一见。此次活动的举办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各个展区,每当师生们目睹一项新技术或新型模式,他们的思维便如同被点亮了明灯。以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为例,智能机器人的高效运行激发了许多学生对于机器人教育在未来教学体系中应用潜力的深入思考,以及一系列创新教学理念的探讨。
实践作品创作活动
活动结束后,学院安排了后续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学院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作品创作。这些作品类型多样,包括调研报告、音频海报以及视频制作等。此举旨在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的丰富经验紧密融合。此计划旨在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回顾整个参观过程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发展。
在本次实践作品创作活动中,学院期望学生们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创造力,并产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水平成果。这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也对学院教学成果的转化能力提出了挑战。
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这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为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尽管当前高校的理论教育体系已相对完善,但实践教学在其中的比重仍有提升空间。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举办的活动无疑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其他高校举办同类活动树立了典范。其他高校如何可以借鉴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自身师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期待着大家的热情参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展开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