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举办的“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抵达汶川。此次活动让我们得以目睹汶川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效,无疑令人印象深刻。

旅游违建拆除

汶川县潘达尔景区等区域曾出现部分违规建设的旅游设施。自2017年起,包括潘达尔酒店、香格里山庄在内的8个旅游违建项目,均位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内。该保护区总面积约为20万公顷,是大熊猫的栖息地,这些违建无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后,汶川启动了拆除工作,这一行动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拆除工程不仅带来了收益,现已在原址恢复植被,周边水质和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此外,在27条巡护线路中,多种珍稀动物,包括野生大熊猫和雪豹等,重现踪迹,这充分表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组建巡护队

走进汶川县,探寻生态修复背后的故事  第1张

为加强生态保护,当地政府付出了诸多积极举措。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牵头,成立了一支专业队伍,致力于生态监测与保护工作。该队伍中,14名国家公园的原住民被选拔担任生态巡护监测员,同时,还特别成立了女子巡护队伍。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定期进行巡护以及与其他部门开展联合行动。这些行动旨在防止人类非法活动对大熊猫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应对生态环境中的异常情况。这些队伍在汶川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污水处理厂运作

汶川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于筛选生活垃圾的粗格栅水池。该厂总经理魏瑜冰指出,汶川县城每日产生的超过4500吨污水均被送至此处进行处理。目前,该厂具备每天处理7500吨污水的容量,确保了出厂水质能够持续稳定地符合《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该污水处理厂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这一服务在城市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处理污水,有效防止了其对环境及周围水体的污染,从而确保了汶川县整体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污水治理背景

汶川县正处于城市化步伐加快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显著提升。面对这一挑战,汶川县采取了多元化的应对措施。

汶川县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策略,着手对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等实施整治措施,并加强了城镇生活用水污染防控。在此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在解决“污水之病”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污水网管建设

汶川县在推进治污工作时,对配套设施的完善给予了高度重视。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三年间,汶川县将污水管网建设与市政设施项目相结合,如市政道路的铺设、老旧小区的改造以及排水防涝工程等,以此实现配套设施的同步完善。

在过去三年中,共计完成了29.7千米污水管网的配套改造工程。此类配套建设的优势在于,显著缓解了县城排水管网建设短缺的现状,有效防止了污水排放不规范和污水横流等对环境及民众生活造成的影响。

污水处理覆盖

汶川县在污水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共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和站,分布在9个镇。这些设施每日的处理能力达到13800吨,这一规模已基本实现了对城镇污水的全面覆盖处理。

汶川县已确保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污水均能获得有效处理。此举从源头上显著降低了污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潜在破坏风险。这一举措亦充分展现了汶川县在生态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广大读者,关于您家乡在生态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策略,汶川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不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广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