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的关键阶段再度来临,四川省的粮油产量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此阶段,连续的高温与干旱气候对夏粮的收割及夏播的推进造成了明显的影响,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小春粮油收割接近尾声
5月12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铺地铁站附近,一片覆盖400亩的麦田呈现出金黄的景象,目前正处在机械收割的紧要关头。至5月20日,根据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全省范围内的小春粮油作物收获面积已累计达到3018.5万亩,这一收获量几乎覆盖了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在这些作物类别中,小麦作为夏季粮食的主要种植品种,其收割面积已扩展至约620万亩;这一面积占比约三分之二于种植总面积。据预测,在月底前后,全省范围内的小春粮油收割作业将基本完成,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收割进度有所加快。
目前,省内众多收割小麦的工人正陆续迁往湖北、河南等地区。省农科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全省遭遇的干旱和高温天气对小麦的收割和晾晒条件较为有利。半个月前,夏粮的产量已经得以确定。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促进了夏粮的快速成熟。
大春作物播栽超七成
在四川省,夏季播种的粮食作物占据了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大部分,其占比几乎达到九成。根据最新数据,截至5月20日,该省已经完成了5683.2万亩的大春作物播种任务,这一播种面积已经超过了既定计划的百分之七十。高粱、春玉米、春大豆以及春马铃薯的年度种植目标均已圆满达成;与此同时,夏玉米的种植进展已达到近四成。作为夏季种植的重要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增至2106万亩,这一增量超过了原定种植计划面积的75%。
四川省农业相关部门人士透露,若天气条件允许,该省有望在6月初圆满完成夏季播种工作;不过,气候因素在今年的夏季播种阶段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其不确定性较大。
大学生助力夏播
5月17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永安镇的梨园村,成都开放大学双流学院的学生们正踊跃参与农民的插秧劳动。他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了夏季的农业生产中,为农民们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尽管他们在农业操作技能上尚待提高,但他们的专注目光和持续努力,已成为田间劳作繁忙景象的一部分,凸显了年轻一代对农业领域的关注与投入。
农民们对大学生的到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这些年轻人为乡村带来的新生力量给予了高度赞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正齐心协力,持续不懈地投入到春季播种的辛勤劳作中。
盆地北部遭遇干旱
盆地北部地区可能持续面临干旱的困扰,种植活动目前需要等待水源的补充。遂宁市大英县的粮食种植大户代维指出,近半个月来气温持续偏高,降雨量显著减少,这导致他家的农田灌溉和插秧所需水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了大约10%至20%。截至5月19日,水利部已对湖北和四川两省启动了干旱防御的Ⅳ级应急响应措施。
根据气象数据,自春季起,四川省共有67个气象监测点报告了春旱现象,受影响区域主要位于盆地北部及攀西地区南部,具体表现为:21个站点遭遇轻度干旱,12个站点中度干旱,14个站点重度干旱,另有20个站点遭受特旱。自5月1日汛期启动以来,广元、巴中、南充、达州等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上升了2.0至3.2摄氏度,这一变化对大春播种及栽种作业构成了挑战。
旱情影响作物生长
新栽种的秧苗及种子,需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唯有如此,它们方能迅速恢复生机、萌发并维持生命。成都邛崃市的粮食种植大户周家林指出,当前的高温干旱气候,对春季播种的农作物构成了巨大的考验。在这种缺水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生长遭遇严重挑战,水分不足使得秧苗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种子发芽率也随之下降,农户们对此感到极度担忧,他们持续密切关注着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
民众迫切期待水源问题能够迅速得到有效解决,这样春播作物就能健康生长,从而降低干旱带来的损害。
多方应对保障播栽
水利部门负责人强调,他们正严密跟踪盆地北部干旱情况的变化,并迅速对水利工程作出调整,力求最大化灌溉用水量,确保农业生产活动不受影响。此外,他们建议各地增强气象监测,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以助力土壤水分的维持和作物种植的顺利进行。
农业、水利相关部门和农户等利益相关方正紧密协作,共同应对高温干旱带来的挑战,旨在确保夏季播种作业能够顺利开展。
在审视四川地区当前粮食及油料作物生产状况的同时,公众纷纷提出疑问:未来气候条件是否能够如预期般支持夏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诚挚地期待您的见解,并邀请您参与讨论。此外,我们恳请您对本文给予点赞,并积极向他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