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纷纷选择转向其他职业领域,因为护理工作之繁重,然而黄绮文却始终坚守在照料孤残儿童的道路上,这一坚持已持续多年,其中的艰难与温馨,唯有她本人能够深刻体会。

投身岗位

黄绮文在求学期间主修护理专业,许多同学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职业道路,因为护理工作往往伴随着夜班和清理排泄物等繁重任务。然而,黄绮文得知广州市社会福利院设有专门负责孤残儿童护理的职位,并且她曾参与过志愿服务并在儿童医院实习,这些经历让她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2010年,她毕业后便直接加入了福利院,成为了一名专职的孤残儿童护理员

工作挑战

黄绮文指出,孤残儿童护理员的职责远超一般人的想象。在学校,他们学习的是全面的护理知识,然而在福利院,他们需要照顾各种不同病残状况的孩子。这些孩子中,有的残障程度严重,基础疾病众多,护理和养育的难度极大,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每位护理员都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技巧和知识,例如了解如何护理术前和术后的孩子,护理工作远不止于喂食、沐浴和更换尿布等基本事务。

难忘经历

黄绮文对初入职场时照料一位唇腭裂术后婴儿的经历记忆犹新。婴儿年仅一岁有余,术后疼痛导致其不断哭泣。那段时期对她而言颇为艰难,然而她毅然决然地实施了“袋鼠式护理”。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婴儿顺利度过了康复阶段。这次经历使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同时也使她对关爱孤残儿童的责任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护理专业出身的她,为何放弃轻松岗位,投身照顾孤残儿童?  第1张

持续陪伴

福利院对孩子实施分年龄段分班和轮班制度,确保他们得到持续的关爱。每位护理员都会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照料的孩童数量众多,每一例都铭记于心。例如,那位曾经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孩子,如今已6岁,活泼可爱,黄绮文看到他快乐的样子,深感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理念,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坚守的信念。

跨越障碍

黄绮文等人不仅承担着护理的重任,还需陪伴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进行肢体畸形矫正训练时,孩子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并啼哭,她们便耐心引导,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同时给予陪伴。有一位重度脑瘫患儿在经过三年的康复训练后,终于迈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这一成就让她们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她们既要具备专业人员的敏锐洞察力,发现并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又要像母亲般传递关爱之情。

护理专业出身的她,为何放弃轻松岗位,投身照顾孤残儿童?  第2张

爱心回报

在给予孩子家人般的同理与呵护之际,孩子能够真切体会并逐渐弥补生命中的空白。尽管这一过程充满挑战,需要漫长岁月,然而目睹孩子的转变与成长,每一位护理员均认为这一切付出都值得。他们凭借爱与专业,为孤残儿童构筑了一片温馨的庇护所。

你是否认识像黄绮文这样倾注爱心照顾孤儿的个体?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