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融入社会的挑战持续构成一大难题。位于东区的街道作为我国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水平提升的市级试点单位,正积极尝试“同伴支持”这一创新的康复方式,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培育,建强专业队伍

东区街道组建的同伴队伍执行了严格的选拔准则,面向18至60岁年龄段、无严重身体疾病、具备一定社会活动能力、曾患有特定精神疾病且药物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进行招募。在从康复效果显著的患者中挑选出同伴辅导员之后,对这些辅导员进行了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沟通技巧在内的全方位的入职培训。随后,定期举办强化培训活动,并邀请专业的康复指导师进行授课。此举旨在构建“康复导师、辅导员、同伴”三级服务体系。至目前,已成功吸纳7位同伴辅导员及25位同伴加入,为服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多样活动,定制康复方案

在策划活动时追求丰富性,不仅包括常规的交流与分享,还巧妙地引入了艺术治疗和运动康复等特色内容。采取分步骤的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康复阶段量身定制相应的计划。例如,在病情稳定阶段安排户外拓展活动,在病情波动阶段进行放松训练。活动周期设定为每两周一次,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间和地点,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专业赋能,筑牢质量根基

专业技术团队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在活动筹备阶段,他们共同制定了详细计划,确保活动内容科学且合理;在活动进行中,他们现场监督并提供指导,迅速解决遇到的问题;活动结束后,他们组织进行总结和反思,以积累宝贵经验。通过满意度调查、康复效果评估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评价手段,该团队能够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康复帮助。

协同联动,织密支持网络

构建“家庭与医疗机构”合作平台,融合线上与线下渠道以加强沟通。线上设立互助交流社群,让患者、其家属及医护人员能够互相交流经验;线下开展护理培训活动,向家属传授护理技巧,并邀请康复者讲述他们的恢复经历。通过这种全面协作的方式,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并让患者体验到家庭与医疗体系的双重关怀与支持。

东区街道创新五位一体康复支持体系,精神障碍患者如何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第1张

加强宣传,减少疾病误解

东区街道创新五位一体康复支持体系,精神障碍患者如何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第2张

东区街道采取多样化方式推广精神健康知识。该街道在社区举办讲座、派发科普资料手册、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旨在提升公众对精神疾病的了解,降低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此外,通过媒体平台推广同伴支持项目,使更多患者得以了解并加入该项目,从而增强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范围。

成效显著,深化支持项目

东区街道创新五位一体康复支持体系,精神障碍患者如何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第3张

自项目启动以来,成果显著。经过培训的同伴辅导员定期组织活动,活动频率保持在每两周一次。绝大多数参与者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复发频率明显下降,生活信心逐渐恢复,独立生活及社交能力均有提高。尤为值得高兴的是,已有8名参与者成功完成角色转变,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对同伴支持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东区街道计划进一步推进同伴支持计划,并且致力于为精神康复领域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东区街道创新五位一体康复支持体系,精神障碍患者如何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第4张

各界人士对这种“同伴互助”模式在其它区域推广的实际效果有何看法?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不妨为本文点个赞,并推荐给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