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思维对孩子成长很关键。许多家长不知道怎样正确培养。下面会为大家详细分析。怎样引导孩子拥有乐观思维。
乐观思维的本质
乐观思维不同于盲目快乐。它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方式。孩子成长时会碰到各类挫折。具备乐观思维的孩子能更出色地应对。解释风格是判断乐观思维的一个办法。它有三个关键维度。分别是永久性与暂时性。普遍性与特定性。个人的和非个人的。这三个维度影响孩子面对问题的态度
不同解释风格的影响
悲观的人觉得,坏事情的原因具有永久性,并且不可改变。小朋友亮亮就是典型例子,他有悲观性解释风格,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面对问题时,他常常轻言放弃。乐观的人则认为,坏事情的原因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会形成习得性乐观,具备抵抗挫折的能力。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勇敢向前。
教会孩子判定解释风格
家长需教导孩子学会判断解释风格。孩子通过学习三个维度。可发现自身思维里对问题的看法。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孩子能区分归因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孩子也能区分归因是个人化还是非个人化。孩子还能捕捉内心想法并预测结果。如此便能提升对问题的认知能力。
用乐观思维解释事件
生活里能用常见之事引导孩子。让孩子用乐观思维诠释事件。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可以问:“今天有没有发生一件让你开心的小事?”借此引导孩子认识到。不开心的事不是普遍存在的。开心的事也是存在的。另外。要告知孩子:“情绪如同天气。阴天不会一直持续。”让他们明白情绪是暂时的。自己有应对的选择权。
培养乐观思维的日常练习
日常要让孩子练习总结所学内容。比如跳绳时,会发现手腕用力更轻松。孩子抱怨时,可玩一个游戏,即思考“这件事有无可能带来些许好处”。如下雨不能出去玩,但在家搭了很酷的积木城堡。比赛输了,但结识了新朋友等。要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避免悲观表达
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应规避“悲观”表述。比如“你怎么总是这样”这类话别再说。要说“这次没做好”,还要说“下次想想怎么改进”。“我将来无法学习理想专业,都怪我是色盲”这种话也别讲。应改成“我理想专业对眼睛要求高”,还应改成“我因色盲达不到要求”。要把“个人化”表达转变为“非个人化”表达
培养孩子乐观思维有着重大意义。各位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题?欢迎大家进行评论并分享。如果觉得有用。那就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