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卫浩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迎水桥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进展迅速,预计将于7月1日正式启用。作为自治区级的重要工程,其投入使用将产生何种深远效应,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期待。
项目施工正酣
4月22日,记者抵达中卫浩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迎水桥铁路专用线项目工地。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作业。他们中有人正在调整轨道,保证其精确度;另一些人则在努力铺设道渣,为工程后续进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场机器声此起彼伏,施工有条不紊,全体人员正齐心协力,力争项目早日完成。
自去年12月26日项目启动以来,团队成员全力以赴。他们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并实施交叉作业模式,以加速项目进展。目前,路基基础铺设已圆满完成,两条装卸线的铁轨也已铺设稳固。封闭式棚屋和堆场硬化工程正同步进行,犹如并行的马车,稳步推进。
项目基本概况
迎水桥铁路专用线项目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的关键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总投资额达1.098亿元,占地面积110.5亩,规模相当可观。规划上,该项目从包兰铁路迎水桥站货1线延伸出684.66米的专用线,设计旨在更有效地融入现有铁路网络。
该配套工程包含多条装卸轨道、一个长达400米的封闭式棚区、一个占地面积达6333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以及环绕场地的道路。这些设施齐全,确保了货物装卸、存放及运输的全面支持,从而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
货运量预测
项目投运后,其货物运输能力显著。初期年货运量预计为180万吨,中期将达到225万吨,而远期将增至430万吨。随着时间的推移,货运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在初期阶段,年货运量即可达到180万吨,为地区物资流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近期预计年货运量已增至225万吨,而远期预测将高达430万吨。如此巨大的货运量将充分满足当地企业对物资运输的迫切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
破除装卸瓶颈
迎水桥货场过去面临装卸效率的制约,影响了企业物资的流通。铁路专用线项目的完工恰似一场及时之雨。该项目成功解决了迎水桥货场装卸效率的瓶颈,大幅提升了货物装卸的效率和速度。
过去,由于装卸能力不足,企业常常面临货物积压和运输延误的问题。自从专用线投入使用,装卸速度加快,货物得以迅速流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也因此变得更加流畅。众多周边企业对此项目抱有高度期待。
降低运输成本
数据显示,此项目有望使周边企业运输费用减少超过三成。成本降低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成本的降低都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周边地区煤炭及建材行业企业规模可观,其运输费用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显著比例。项目启用后,将显著降低企业经济压力,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用于生产及创新活动。
实现绿色装卸
项目负责人岳纪才指出,该专用线将连接保税物流中心与邻近企业,确保“散改集”和“公转铁”的顺畅对接。项目启用后,煤炭、建材等主要货物将利用封闭棚进行环保装卸。
在以往公路运输此类货物时,常伴随严重的扬尘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今,采用封闭式棚装卸方式,显著降低了扬尘和噪音,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也契合了当前的绿色发展理念。
该铁路专用线项目兼具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经济支出及维护生态优势,其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