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个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时,济南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4月22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举行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推广周的启动活动。在此活动中,公布了“2024年度济南市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案例名单”,其中,我区的“陈楼糖瓜知识产权保护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并在会上进行了典型经验分享。
非遗技艺底蕴深厚
陈楼糖瓜的制作技艺传承已超过百年,起源于农历小年祭拜灶神的民间传统。此技艺融合了莱芜地区传统的麦芽糖熬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酥脆清甜,入口即化”口感。其主要原料为小米和麦芽,经过发酵、熬糖、炒糖等繁复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为空心球状,表面裹有芝麻,色泽金黄,散发出麦芽糖的香气,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
知识产权布局完善
自2011年起,陈楼糖瓜已成功注册“陈楼糖瓜”这一商标,此举旨在确立品牌所有权,并有效遏制假冒行为。在电商平台,该商标已成为消费者辨别真伪产品的关键标识。目前,公司正致力于技术创新,包括独特的空心结构和32孔糖藕等工艺,并积极申请专利保护,以加强技术优势。同时,莱芜区杨庄镇非遗研究会的成立,旨在整合资源、规范行业标准,进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陈楼糖瓜通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曝光及短视频直播等渠道提升了其影响力。依托“年味”文化,推出了礼盒产品,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文化消费动力。自2015年《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拍摄以来,其知名度显著提升,销售额从三十多万增至一百多万。此后,陈楼糖瓜多次亮相央视多个栏目,吸引了众多媒体和网络博主的关注和推广。
媒体宣传效果显著
陈楼糖瓜的宣传成效显著。夏叔厨房的作品获得275万点赞,江寻千的山东非遗大使作品收获190万点赞。通过一系列宣传,陈楼糖瓜的名声大噪,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非遗美食。巨大的流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度和购买量上升,进而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产业带动就业增收
陈楼村采用“非遗工坊与农户结合”的模式,每年生产糖瓜数量达到五十万件,年产值超过五百万元。至2023年,销售额已达到一千万元。糖瓜产业有效促进了村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目前,拥有一名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非遗工坊一处,新增学徒超过十名,带动就业人数超过一百人,年产量达到五十万斤糖瓜。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莱芜区未来将致力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传承者探索创新发展的新途径,进而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的进一步突破。陈楼糖瓜项目亦将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以期让更多人认知和喜爱,预期其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方面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