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起源
三月初,安徽工业大学的一门创意课程中,徐若涵、庄昕昱和王尧睿组成了合作团队,成功完成了将废弃物品转化为创意作品的作业。徐若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热情,提出了制作凤冠的想法。经过团队讨论,鉴于易拉罐的独特材质和光泽,大家一致决定将其作为制作凤冠的主要材料。但在查阅网络上的参考图片后,她们对凤冠制作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材料收集
制作凤冠的第一步是收集易拉罐。当收集到足够的易拉罐后,团队成员各自分配任务。徐若涵负责设计并绘制零部件图纸,实际制作则由三人共同完成。虽然搜集易拉罐是基础性工作,但它为后续创作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帽子搭建
准备工作及分配任务完成后,帽子制作工程正式开展。首先,以铁丝为基材搭建起帽子的骨架,接着填充丝棉,逐步形成帽子的基本形状。这一步骤相对繁复,必须细致操作,目的是保证帽型的精确度,为凤冠的整体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件制作
帽子制作完毕后,便进入了关键部件的制作环节。她们开始绘制凤凰图案,然后对易拉罐片进行裁剪,并将裁剪出的部分镶嵌上易拉罐鳞片。整个凤冠由超过40片翠羽和两只凤凰组成,这些部件的制作过程要求操作细致且需有耐心。翠羽和凤凰的生动形象,是凤冠最鲜明的特点。
巧思创意
凤冠设计巧妙融合了众多创意元素。环绕“玛瑙”的周围,装饰着类似快递包装中泡沫的小珠。为了使易拉罐上的翠羽显得更加栩栩如生,设计师们运用了掐丝技术。这些创新点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还为凤冠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风味和文化内涵。
困难挑战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面临了众多困难。比如,裁剪易拉罐时,因材质较硬,剪刀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只得依赖刻刀分步骤完成,这一步骤耗费了大量时间。同时,胶水的使用也出现了问题。尽管如此,三人并未放弃,他们通过观看非遗大师的视频教程,学习到了宝贵经验,并最终克服了这些挑战。
制作凤冠过程历时四周,三位女生成功后均感喜悦。她们计划穿着明制汉服,配以凤冠拍照留念,同时亦对非遗缠花技艺产生浓厚兴趣,打算亲自实践。关于利用易拉罐制作凤冠的创新想法,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并请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