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用积分换红烧肉!德化县雷峰镇的这场文明变革,你了解多少?  第1张

爱心食堂飘饭香

在四月的一个午后,德化县雷峰镇李溪村的爱心食堂里,飘来了令人垂涎的饭菜香气。72岁的王阿婆面带笑容,用积累的积分换取了一顿红烧肉套餐。以往,她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她独自用餐,饮食随意,经常是吃剩饭剩菜。而现在,通过参与环卫清扫活动获得的积分,她能够换取美味的餐食,并且有机会与老朋友们交谈,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创新治理新尝试

雷峰镇正逐渐兴起一场以“积分制”为核心的文明变革。该镇创新性地建立了“积分制+爱心食堂”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既为留守老人提供了热饭,又为文明乡风设定了新的衡量指标。其推行对乡村发展带来了积极且长远的影响。

积分规则很明晰

雷峰镇确立了详尽的积分制度。村民通过简化红白喜事能获得30分,参与敬老服务每回计5分。同时,违规燃放烟花炮竹将扣除20分。此机制通过奖惩结合,旨在规范村民行为。截至目前,已举办6次积分兑换活动,吸引了230人次参与,促进了130多人持续投身志愿服务。

多样兑换皆可行

积分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在爱心食堂换取美食,亦可用于兑换蒸锅、粮油等日常用品。多样的兑换机制有效提升了村民参与文明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村民积极投身于各类公益,以积累更多积分。

文明新风渐形成

雷峰镇呈现出新的活力,得益于“行为换积分、积分换服务、服务促文明”的积极循环。朱紫村今年婚宴的平均桌数较往年减少45%,显示出红白事的攀比风气有所改变。全镇共有47户家庭将外出的子女召回,主动照顾留守老人,进一步增强了社区文明的氛围。

资源撬动效益显

自该模式实施至今已有半年,效果显著。政府投资不足20万元,成功吸引了超过200万元的社会资源参与。通过小额投资引发巨大变革,堪称“以小博大”。此模式为乡镇治理及文明建设贡献了新的参考方案。

乡镇采用“积分制+爱心食堂”的模式,带来了众多正面影响。对此,您是否认为其他地区也可以借鉴并实施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