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方春季气温起伏显著。本市医疗专家迅速向糖尿病患者及其亲属发出警示,强调需警惕对“假性高血糖”的误判。他们同时倡导患者及其亲友积极掌握饮食、运动、用药等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并基于此选择适宜的综合健康管理计划。
“倒春寒”与血糖假象
春季气温骤降,常引发“倒春寒”,此时人体生理活动需保持稳定,基础代谢率上升,进而热量需求增加,血糖水平亦随之升高。刘教授强调,这种现象属于“假性高血糖”,实际上血糖并未真正升高。在此期间,适量补充水分有助于改善血糖状况。这一现象提醒患者,不应仅凭表面现象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不同温度下胰岛素敏感性
低温环境下,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效果提升,从而减少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而高温环境中,胰岛素的敏感性则会下降。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季节和气温的波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运动时的血糖波动
春季期间,户外活动频繁,运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锻炼时,需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穿着,避免过冷或过热。此外,他们需要频繁监测血糖,以防止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刘教授曾遇到过患者因自行增加药物剂量而导致低血糖等严重后果的案例。
治疗指标因人而异
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的标准并非普遍适用。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标准并不适合那些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人群。过去,有些医务人员试图快速将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然而这一做法却引发了低血糖的严重问题,从而提升了患脑血管病的风险。老年患者若遭遇低血糖,可能引发脑部或心脏的梗塞,随后必须接受住院治疗。
不同年龄段治疗策略
新版指南强调,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需采用全方位策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控制标准。针对年轻患者,建议加强血糖控制,以减少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血糖管理、并发症预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对于老年患者,在保持血糖稳定的同时,需特别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并持续关注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对于长期节食或营养状况不佳的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其他并发症。
新型降糖药的使用
刘建峰教授指出,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在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该药物可单独应用,亦能配合饮食调整和运动,协同降低血糖水平。部分病人在用药初期可能遭遇胃肠道不适,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这种不适感将逐步减轻。特别强调,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的主要功能是调控血糖水平,其不应被用作减肥手段。
春季期间,请注意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动情况。如有相关亲身经历,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同时,敬请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以促进更多人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