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上海地区尤为突出,然而,公众对于这一疾病的了解却相对不足,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切忧虑。诸多相关问题的紧迫性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海糖尿病患病率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提供的数据,该市3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高达21.6%。这一比例意味着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在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3亿,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更是接近5.4亿。作为一座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上海的高患病率对医疗资源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些数据同样揭示了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众多民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疾病。
上海市糖尿病患者认知率仅达到57.4%,这一比例表明有超过40%的患者尚未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因认知不足,这些患者可能错失及时控制病情和治疗的机会,进而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
上海市共建立了153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这些中心活跃运作,向市民提供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病的全面评估和筛查服务。血压、血糖等标准化检测也是服务内容之一。服务对象覆盖面广,累计服务人次已突破500万。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异常人群的发现率,增幅在10%至20%之间。这一行动展现了上海在基层慢性病管理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并为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了有力保障。
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上海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若呈现多饮、多尿、多食及不明原因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且空腹血糖值不小于7.0mmol/L,或随机血糖值不小于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值不小于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值不小于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此标准为早期疑似病例及医护人员提供了明确判断依据,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掌握这些诊断标准极为重要,它们是早期发现并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关键。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糖尿病在家族中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其患病几率是无家族史者的3.43倍。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对于40岁及以上的个体,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糖检测。除了年龄,超重、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病史等,都是糖尿病的潜在风险。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熬夜、缺乏运动等,会加重胰岛负担,损害胰岛功能。掌握这些风险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患病风险。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筛查
并非仅肥胖人群需重视糖尿病筛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黎衍云强调,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血压偏高、缺乏日常运动且长时间静坐的人群,即便年纪较轻,也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测。此建议适用于众多存在患病风险的人群,有助于发现更多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此举既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也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途径。
糖尿病患者的体检项目
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体检极为关键。黎衍云强调,患者需进行肾功能、眼底状况、心血管状况、神经系统状况及下肢动脉状况的筛查,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形势下,您觉得个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吗?敬请各位点赞并转发本篇内容,同时欢迎您在评论区热烈讨论,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