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市场监管机构着力维护公众饮食和用药安全,通过积极措施,不断促进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显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该机构连续四年获得全省评议考核的A级评价,这一成绩归功于其实施的系列有力举措。

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将其定位为关键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通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食安·药安平凉”品牌推广等措施,该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成效显著。目前,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尚未发现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近年来,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食品药品市场主体的运作变得更为规范。此措施为全市食药产业的持续增长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并且确保了民众在食品及药品消费中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连续四年获全省评议考核A级等次!平凉食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秘诀何在?  第1张

产地环境净化行动

全市积极推行产地环境整治,旨在保障食品与药品的源头安全。目前,绿色防控措施已广泛推广,种植面积增至3827万亩。此外,设立了114万亩的绿色食品基地和15万亩的高品质原粮基地,同时,还建成了34个养殖标准化示范点。

这些举措有效减少了农业生产中污染物的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向食品药物行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并且保障了绿色、安全理念在产业链最前端得到实施。

连续四年获全省评议考核A级等次!平凉食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秘诀何在?  第2张

产业培育成效斐然

食品药品产业的进步对保障市场供应和提升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全市在推动食药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已成功培育出两条价值百亿的产业链,即平凉红牛产业链和静宁苹果产业链,还形成了一条价值十亿的设施蔬菜产业链。其中,平凉红牛产业链更是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5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国维淀粉、叶润食品等食品加工项目纷纷入驻,导致食品生产企业数量突破230家。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还推动了食品药品安全标准的提升。

“三小”治理新举措

全市针对食品“三小”问题采取了创新的治理策略,成功募集并投入了3.8亿元资金。目前,已设立了7个集中加工区,分别专注于面制品、肉制品和豆制品的生产,这些区域的总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此外,这些加工区吸引了350户小作坊的加入。

已建成或升级了24个便民市场及30条美食街区。这些行动有效规范了“三小”市场秩序,提升了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改善了消费环境。

监管能力全面加强

连续四年获全省评议考核A级等次!平凉食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秘诀何在?  第3张

财政支持持续增强,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基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设规范,已全面符合标准。监管团队中,专业人才占比高达85.6%。同时,该市荣获全国首批五星级市场监管所称号1个,省级四星级市场监管所称号5个。

全面实施“抽检分离”制度,每年人均抽检量约为4.37次,显著优化了工作流程。同时,大力倡导“陇上食安”智能监管模式,联网监管覆盖率达99.8%。学校食堂和校外餐饮单位已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全面覆盖。

公众参与热情高涨

全市正在积极研究和推广一种新型执法模式,该模式融合了监管执法、公众参与和媒体公开的特点。目前,已聘请了超过1000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和“文明餐桌”义务监督员。通过开展“六进宣传”、“你点我检”和“后厨直播”等活动,监管部门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得到了显著缩短。

当前,食品抽检合格率已升至99.21%,药品抽检合格率更是高达99.7%。民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增长。您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