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持续关注民众心声,着力解决民众关切,成效显著。“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已成功举办43期,对超过2.3万件群众诉求进行了处理或回应。近期,该区还推出了创新的工作模式,建立了高效的民意感知网络。
“社情民意联系日”成效显著
姑苏区持续将倾听民众声音、解决民众困难作为工作核心。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这一平台,已成功举办了43场活动。众多民众的诉求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收集和处理,累计处理或回应的问题超过2.3万件,有效缓解了民众生活中的众多问题,体现了政府务实的作风。
这些活动拉近了政府与民众间的距离,民众深刻体会到了政府对生活的关注,并为此构建了和谐的社区环境。借助这一平台,政府得以更准确地把握民众需求,进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对策。
创新模式构建“民意感知”网络
近期,姑苏区遵循苏州市提升服务效率的指导方针,实施了社情民意互动日、区域责任制走访、社区管理以及幸福家园微网群等N种联动工作方式。这一线上线下结合的“民意感知”网络,有效促进了信息的广泛搜集和迅速处理。
在线上,微网群实时反映民众意愿;线下,实地走访加强基层联系。此模式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瓶颈,使政府能够迅速掌握并解决民众关切,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
白洋湾街道微信群搭沟通桥梁
白洋湾街道各社区着力打造364个“幸福家园”微信群。这些微信群成为居民与社区、物业沟通的纽带。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水电维修、环境卫生等问题,均能在群内迅速提出并获得妥善处理。
群内将同步推送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及健康服务的预告信息。此类资讯不仅有助于居民充实休闲时光,而且有助于他们提前制定计划。另外,居民在群内还能实现生活用品的再利用,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
“服务到单元”拉近邻里距离
金色里程家园实施了“服务至每户”的运作方式。社区负责人及社会工作者逐家拜访居民,该小区35户居民均踊跃参与。该模式已在该小区全面推广,众多邻里借此机会相互结识并建立了联系。
该模式消除了高层住宅居民线上活跃、线下冷漠的隔膜,加强了居民间的联系,对社区治理的推进亦起到积极作用。邻里关系变得更为紧密,社区活动得以更顺畅进行,增强了小区的向心力。
主动沟通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白洋湾街道社会治理涉及多种要素,服务群体涵盖失地农民、搬迁安置居民及新入住市民。基层治理面临众多复杂需求,为此,社区调整了工作模式,由“等待居民上门”转变为“主动深入社区”。
社区工作者以“马天民”作为新时代的楷模,积极在日常任务中搜集民众意见。他们通过直接对话,灵敏地洞察民众心声,致力于增强基层治理效率,确保各类群体的需求均受到重视与满足。
多方共治共筑温情社区
宝邻社区睦邻小院实施了直接提出问题、直接讨论方案、直接检查进度的管理模式。针对小游园设施更新、维护以及公共区域监控不足等问题,社区经过讨论并协调,已对居民作出答复,居民因此切实体会到了治理的关怀。
社区建设过程中,居民间互助和多主体共治观念已广泛传播。居民的角色从单纯的诉求提出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社区推出了“红心关爱”项目,旨在关怀独居老人。白洋湾街道每月与2000余重点群体接触,确保关爱服务触及每位居民。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基层治理方式,在其他区域是否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