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起源
“岁朝”这一词汇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农历正月初一被称作“岁朝”,专指新年伊始。自那时起,人们开始重视这个日子,认为它是新的起点和希望的象征,是万物复苏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遵循着一系列传统习俗,这些习俗都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朝”这一称呼在多场合中的出现次数逐渐降低。尽管如此,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蕴却持续流传。该称呼已深植人心,成为人们感受新年氛围的关键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印记和民族情感。
“岁朝图”概述
“岁朝图”画作诞生于对“岁朝”节日的缅怀。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物品名称的谐音、民间象征和历史故事,展现了新春的吉祥寓意。这类作品历来被认定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典范。
春节期间,各地家庭普遍沿袭了挂“岁朝图”的习俗。这一习俗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承载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与情感寄托,亦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盐博珍藏
盐湖区博物馆收藏的《岁朝百事如意图》属于“岁朝图”中的上乘之作。此画以清代绢本设色绘制,尺寸为纵104厘米,横35厘米。该艺术品是通过征集途径所得的珍贵藏品。
该画作在尺寸与材质上蕴含象征意义,采用的绢本设色技术保障了其长久保存,同时提升了色彩的持久性与观赏性。此作品体现了清代绘画的韵味及民间文化的特色,即便历经岁月变迁,仍保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画面布局
构图巧妙,画中红梅与茶花相得益彰。茶花色彩鲜艳,层层花瓣绽放,色调柔和,作为传统名花,代表富贵与吉祥,为画面注入了奢华与尊贵。红梅在雪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岁寒三友的顽强特性。
画面中,融入了诸如灵芝、柿子、百合等元素,显著提升了画面的层次感。灵芝、柿子、百合各自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三者结合,共同构筑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使人宛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日喜庆的氛围。
物品寓意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当作吉祥的象征,象征着长寿和健康。其独特的形状仿佛幸运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强烈愿望。灵芝的加入,为画面注入了神秘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健康的坚定追求。
柿子形态饱满,果实饱满,"柿"与"事"谐音,象征着事事顺心。其光亮的果皮与庞大的体积,共同象征了富足与幸福。再者,百合花色彩清澈,毫无杂质,"百"字暗示百福降临,"合"字象征家庭和谐与团圆,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风采
方薰,1736年出生,1799年逝世,系清代著名画家。他别称兰坻,亦名兰士,祖籍浙江石门(现属桐乡)。方薰才情出众,绘画技艺全面,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草虫,皆能熟练掌握。特别是在写生领域,他的技艺更为卓越。
徐崇嗣借鉴了无骨写生技法,其画作中的花卉、蔬果、灵芝等形象生动逼真,笔触精致,色彩搭配得当,完美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在河东地区,他的作品得以展出,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公众对他绘画作品的深厚喜爱。
对方薰的《岁朝百事如意图》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风采,您是否对此产生了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加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