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南华遗址考古现场教学,学生们发现了什么惊人秘密?  第1张

3月23日,在菏泽南华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一场特殊活动成功举办。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所有学生均参与了此次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历史,同时也为考古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那么,这次活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我们将逐一揭晓。

活动初衷明确

菏泽学院将田野作为教学场所,以实践作为连接点。学院于2024年组织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前往南华遗址进行实地教学。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菏泽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师们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洞察这片土地的历史,唤起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并为他们的未来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活动现场,负责教师指出,该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显著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及社会责任心。活动深入进行中,学生们得以亲身体验考古现场,领略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从课本之外获取新知。

遗址意义重大

菏泽老城区环城公园内的南华遗址,被认定为2023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专家们通过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分析,推断该遗址的文化层与1446年后的明清曹州府城及1168至1368年的金元曹州州城相吻合。这一重要发现,为探究菏泽从金元至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菏泽城市的发展历程在此得到见证,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演变规律亦得以体现。专家指出,南华遗址堪比一部详实的历史教材,其中蕴藏丰富的历史资料,对区域历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专家带队讲解

在活动中,闫桂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博馆员及项目执行领队,带领师生们抵达遗址的核心挖掘区域。他详尽地阐述了遗址的布局、考古的进展,涵盖了地层堆积、遗迹的分布以及出土文物的相关信息。师生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众多学生更是认真地记录下重要内容。

闫桂林的讲解使师生们对南华遗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时常引用考古案例,将繁复的考古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在他的带领下,师生们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之旅,目睹了古城的昔日辉煌。

现场观察学习

在发掘现场,师生们通过听讲解和观察黄河沉积的文化层,得知南华遗址是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典型样本。他们细致地审视遗迹的形状与分布,深切体会到了历史的深远。同时,考古专家向师生们传授了野外考古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在聆听过程中不断提问,表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有学生反映,过去仅限于从书本中学习考古知识,而此次实地观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工作的严谨和神秘。观察中,他们对古代城市的建筑布局及生活习性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参观文物修复

师生们参观了出土文物库藏以及修复区域,对古代器物的修复技术和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修复师们现场演示了修复流程,其高超技艺引发了师生们的极大震撼。学生们认识到,文物修复不仅关乎器物外观的恢复,更关乎对历史文化的延续。

工作人员阐述了文物保护的必要性,指出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重要记录,亟需细致的照料。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领悟到文物修复在考古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意识到了自身的使命。

活动成果显著

南华遗址的研学实践活动将田野考古与文博专业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考古教育和实践教育树立了鲜明的典范。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菏泽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技能得到了提升,探索的欲望也被进一步激发。

学生反馈,本次活动促使他们对专业学习设定了新的追求,未来将投入更多努力。校方承诺,将不断举办类似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该活动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预计将为其他学校的教学提供借鉴。

各位同学,大家是否同样期待参与这样的历史体验、考古探索活动?欢迎在评论区表达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