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启幕聚焦跨界交融
近期,一场以《北上》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大运河畔举行,引发了广泛关注。徐则臣等作家、姚晓峰等影视工作者及涂凌等演员等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文学与影视的跨界融合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众多行业内外人士及观众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普遍期望在此次研讨会上,探寻文学与影视碰撞出的精彩火花。
徐则臣谈运河创作源泉
徐则臣自幼居于水畔,他着重指出,“水”不仅塑造了他的生活记忆,亦赋予他观察世界的独到视角。在其孩提时代,自然赐予的玩具使他与水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在其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水”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元素,河流与船只等形象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呈现。在创作《北上》期间,他特别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获取关于通惠河的详细信息。同时,他对历史长河中时空流转所引发的深刻变迁表达了深深的感慨。
《北上》文学价值凸显
《北上》这部小说,运用精湛的叙事技巧,生动描绘了大运河的宏伟景观,宛如《清明上河图》所展现。作品细腻地勾勒出运河两岸的城镇风貌、热闹非凡的人群,以及历经百年风雨,人们所体验的悲欢离合与梦想追求。阅读过程中,读者能深刻感受到大运河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大运河不仅是我国历史的关键线索,还构成了我们共同记忆的组成部分。
影视改编挑战巨大
姚晓峰导演指出,《北上》改编的核心挑战是转化原著的寻根主题为视觉呈现,并确保人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他运用90后青年的视角,以运河边的小院为故事发端,展现了运河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联。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前提下,他致力于以创新手法讲述运河故事,还原运河的历史厚重与花街的繁华风貌。
运河精神细节体现
影视作品通过多个场景展现了运河文化的精髓,如马奶奶手工制作的炸油墩子、邵星池师傅精心烹制的长鱼面、刘玉玲制作的绿豆糕等。这些日常食品虽平凡,却深刻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并蕴含了运河文化的核心价值——包容、互助和传承。新一代年轻人承继了前辈的优良传统,持续前行,保障了这一精神的持续发展。
演员感悟江河力量
涂凌,出生于浙江金华,自小见证了家乡妇女在小溪边洗衣的情景。她从这些女性身上学到了善良和勤劳的美德。这种由江河赋予的精神力量,塑造了她以柔克刚的性格特点。这一特点同样体现了江河对人类性格的塑造和精神层面的滋养。
您是否体验到了大运河所蕴含的独特吸引力及其丰富的文化意义?请点赞并转发,亦可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