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市委书记杨理诚赴兴宁镇进行灾后重建及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实地考察。他强调,必须集中精力,加速推进各项任务,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群众安全。此次考察对现阶段的防灾与重建工作具有显著指导价值。
实地视察桥梁工程
杨理诚抵达兴宁镇百嘉洞村西部的江桥和刘家桥。他与当地镇村干部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对项目施工状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在交流中,他详尽掌握了项目规划、施工进度和人员配置等详细信息。针对后续重建工作,杨理诚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并强调这些桥梁在防灾和恢复交通功能中的关键作用。
主汛期将至,我市面临严峻的防汛局面。杨理诚强调,灾后重建工作需高效推进,刻不容缓。桥梁重建对周边村民出行和物资运输至关重要。他要求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加快施工步伐,确保汛期前桥梁功能完善。
强调施工进度把控
杨理诚指出,为确保灾后重建项目高效实施,相关部门及施工单位需紧密协作。在桥梁建设、河岸加固、河道清理等工程中,需进一步优化施工设计。同时,应科学合理分配人力和物资,严格控制施工各环节。他强调,必须严格遵守工期安排,增加施工投入,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
加快施工步伐的同时,必须重视施工品质与安全。杨理诚强调,必须保证所有工程均达到质量规范,并在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针对桥梁建设,需严格控制建材品质和施工技术,确保重建桥梁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民众的长期使用提供稳固保障。
重视现场施工安全
在重建阶段,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关键。杨理诚指出,必须对安全标识和标牌进行优化配置。施工现场如桥梁、河岸护坡等高风险区域,应设置醒目标识。此举旨在提醒所有经过的人员及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此外,还需提升安全意识,坚决摒弃侥幸心理。
相关部门及施工方需实施有力手段以预防次生灾害。在遭遇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应预先部署排水和防止滑坡等应对措施。在施工场地,必须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施工人员实施安全教育,以降低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深夜探访安置项目
晚上9时,兴宁集中安置点二期工程的建设现场依然亮如白昼,各个施工区域的工作正按序进行。杨理诚抵达现场,细致地考察了项目进展。在考察中,他深入分析了施工中出现的难题与挑战,并与有关人员共同探讨了应对策略。
杨理诚对该安置项目表现出了高度关注。安置点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受灾民众的居住状况,其早日完工将使民众获得更早的安心。他强调施工单位负责人需科学规划施工进度,务必保证工程按预定计划高效推进。
保障工人施工权益
施工单位需加速推进安置点建设步伐,同时确保对工人的服务与保障到位。杨理诚强调,应科学规划工人作息,防止过度疲劳。现场需配备必需的生活设施,确保工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确保工人获得必需的保险保障,并在施工环节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优越的施工条件与权益保护将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工程品质与施工安全,促进项目进度,使搬迁居民能够尽快入住新居。
聚焦防灾减灾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增强我市的防灾减灾水平。加速灾后重建进程,推动避险搬迁安置,确保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相关部门需履行防灾减灾职责,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在重建与安置过程中,需重视长期规划。考虑到本市的地形条件和灾害特性,应打造具备更强防灾能力的建筑和住宅。此举旨在减轻未来灾害对民众的冲击,并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步伐中,如何有效协调施工速度与安全品质?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见解,同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