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春早
初春之际,高台县气候尚显冷暖交替,然而宣化镇台子寺村的温室大棚却显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在绿叶的掩映下,人参果露出金黄的果实,紫色纹理增添了几分雅致,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目前,该村已有20个棚的人参果相继成熟,纷纷踏上抢购的征程,这一现象预示着即将迎来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农户初尝甜头
张桂芳,台子寺村村民,面带喜色。人参果上市初期,售价颇高。正月十二那天,她采摘了60余斤,当天便售出,收入超过300元。由于数量有限,她在路边摊位上零散售卖,短短几天便赚得1000多元。张桂芳从事温室蔬菜种植已超过20年,近年开始种植人参果。如今,她年收入超过4万元。随着首茬人参果的成熟,她和丈夫正忙于收获季节。
采摘乐趣多
汪会萍家的温室门帘被轻轻拉开,只见她正忙碌地修剪枝条,旁边还有一只顽皮的小猫。在节假日,众多小游客被她家的“招财猫”吸引,家长带领他们在果棚中愉快地采摘果实,与猫咪嬉戏,体验采摘的乐趣。汪会萍透露,通过在抖音和朋友圈推广人参果,她成功积累了人脉和忠实客户,去年收入颇丰。
新颖尝试
汪会萍今年有所创新。她所在的村庄拥有《西游记》中记载的晾经台遗迹。她根据镇元子种植的人参果,制作了约十个模具。此举措旨在唤起顾客的好奇心,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她所产果子的品质也较往年有所提升。果实成熟后,就有老顾客通过电话预约采摘,当日销售额达到近400元。
科技助力提质
寇继锋副镇长指出,宣化镇实施了统一供应果树苗、肥料、技术辅导以及收购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同时,进行了土壤、肥料、农药和红果新品种的实验对比,并与云南农业大学及山丹培黎职业学院建立了联系,共同建立了人参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果品的技术含量、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并有效促进了温室效益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旅融合新局
宣化镇近年来秉持市场导向,遵循“绿色安全”理念推进发展。实施“专家辅导+农户种植+企业购销”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建设基地,拓宽销售渠道,构建人参果全产业链。同时,推广“休闲采摘+乡村旅游”,践行“一村一品”策略,实现以农业振兴乡村,以文化促进销售,以旅游带动农业的农旅融合新态势。你认为宣化镇这种农旅融合模式还能有哪些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