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转变里程碑
2月17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信息,该省108个城市的10个设区市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已全部建成并实现联网。这一成就意味着陕西在声环境监测领域,已由传统的手工监测方式转变为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测,标志着重要突破,开启了声环境监测的新纪元。
传统手工监测存在诸多不足,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这一变革彰显了陕西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望显著提高声音环境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效能,为未来的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自动监测优势突显
这些监测站点拥有声源识别和智能监管能力,能够精确地辨别噪声污染现象。依托高科技手段,它们能够迅速锁定噪声的来源,准确判断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为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同时,自动监测站点有效补充了传统手工监测的局限性。传统监测在监测频率、连续性及代表性方面存在不足,而自动监测能够不间断地持续收集数据,从而实现对声环境状况的全面准确评估,更有效地满足公众对优质声环境的期待。
点位布设严格把关
自2023年开始,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积极展开行动。该中心调配技术团队,采用全面普查、对照监测、历史数据对比等多种手段,对自动监测点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审查,旨在保证监测点的布局既科学又合理。
经过严格审查,该点位数量及占比均满足国家技术规范,这为准确呈现城市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这些举措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从而使得后续的分析与治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建设联网有序推进
为确保联网建设项目按期完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设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实施每周调度和每月报告。主动与各地市沟通协作,协助解决联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全力以赴加速工程进展。
在实施过程中,持续对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和提升,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与稳定。这一做法展现了工作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为监测网络的顺利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保障平稳运行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指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计划对运维管理、数据审核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同时,将严格执行监测流程,保障噪声自动监测网络的稳定运行,以避免数据误差或设备故障等问题的发生。
制度保障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从而使得监测成果成为制定环境政策和执行治理措施的重要参考,有助于维护监测体系的公信度。
助力打造宁静环境
噪声自动监测网络已建成并持续运作,预计陕西将能更精确地了解其声环境。相关部门依托“真实、准确、全面、迅速、新颖”的监测信息,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以降低噪声污染。
旨在构筑宁静与和谐共融的居住空间,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一成就标志着环境监测领域的重大进展,同时也为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利益,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
公众对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在改善周围声环境方面能发挥的作用规模有何看法?欢迎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