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正式发布
2月18日,《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蓝皮书(2024年版)》正式对外发布。该蓝皮书对上海学前教育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日,一场以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同期举行。众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就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此蓝皮书将为上海未来幼儿园的规划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导。
本次研讨会及蓝皮书发布会上,众多行业专家踊跃参与,这一现象彰显了他们对上海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蓝皮书的问世,标志着上海教育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预示着学前教育领域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变革。
幼儿户外活动提升
2024年,全市幼儿园儿童参与户外活动的时长比2023年提升了15%。这一增幅显著,对幼儿健康带来了积极效应。分析具体数据,肥胖率和视力问题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研究指出,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上海市致力于确保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达到至少两小时,同时注重活动品质,积极研究数字化环境构建。利用科技工具,持续监测幼儿户外活动状况,助力幼儿园深刻理解户外活动价值。同时,将户外活动时长与幼儿健康检查数据相结合,开展联动分析,以提供更全面的健康防护策略。
儿童早期发展调查
在研讨会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同发布了上海儿童早期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江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提到,调研样本显示,去年上海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每日为99分钟,而园外的身体活动时长则相对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时间以及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仅达到中等水平的一定比例。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相关指南对学前儿童的体能活动制定了具体标准。然而,上海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尚有差距。因此,增加幼儿活动时间显得尤为急迫。
周末与工作日活动差异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在周末的平均身体活动时长为121.2分钟,其中约四分之一的时间与全国平均持平。中等至高强度的运动时长为56.2分钟,占比38.1%,这一比例与全国中等水平相仿。在工作日,他们在园外的身体活动时长为51.5分钟,占比17.1%,中等至高强度的活动时长为19.2分钟,占比33.2%,这两个比例均低于全国中等水平。
周末与平日的工作活动时段有显著区别,这一区别反映了幼儿在不同时段的活跃度存在较大波动。这种波动可能与周末幼儿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关,尽管如此,幼儿的整体活动能力仍需提升。因此,社会各界需携手合作,致力于为幼儿营造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
教委积极探索“破题”
上海市教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当前幼儿的日常活动时间存在短缺现象,这一问题亟需得到妥善处理。为此,相关部门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其中,构建数字化监控机制被视为一项核心策略,旨在更有效地监督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情况。该措施旨在确保幼儿每天至少拥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并提升活动质量。同时,还鼓励幼儿园将活动数据与幼儿的健康检查结果相融合,以便制定更符合幼儿需求的成长方案。
市教委将展开后续措施,不仅重视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时长,还将调查他们在园外的活动时长。此举旨在提高幼儿的运动次数,从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班额达标与托育服务提升
上海市幼儿园在班级规模扩大和托育服务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全市幼儿园班级规模达标率从去年的97%上升至98.3%。这一比例上升体现了幼儿园在改善教学资源分配和确保幼儿学习环境方面的显著成果。
市教委积极推进民心工程及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新增5155个公办幼儿园托班学位,并增设9034个社区托育名额。社区托育“宝宝屋”覆盖率达近九成,有效满足了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确保了托育服务的全面性。
关于上海增加幼儿活动时长和优化托育服务的举措,您认为有哪些更优化的提议?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见解。此外,请对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以表达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