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修斌与戴永莉夫妇曾在多年前的路边献血车上注意到一则引人注目的标语,这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踏上了献血之旅。自那时起,他们已坚持献血超过十年。然而,这段献血历程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甚至他们的女儿对此也所知甚少。这对长期默默奉献的夫妇,他们的献血经历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令人不禁好奇。
初次献血源于冲动
在数年前的一个寻常日子里,谷修斌夫妇在逛街途中留意到了献血车的宣传标语。戴永莉提出了献血的想法,谷修斌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在妻子献血的过程中,谷修斌陪伴在侧,目睹了妻子接受了大量血液的抽取,心中不禁感到不适。这一幕展现了他们对于献血的初识与内心的紧张。然而,当戴永莉献血完毕,谷修斌也毫不犹豫地卷起袖子,跟随妻子一同参与。这种相互激励的行为,彰显了他们对献血活动的热情以及对尝试新事物的坚定决心。
在医院采血与献血存在本质区别,献血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源自于爱心。谷修斌夫妇亲身体验了这种独特的感受,他们勇敢地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迈出了献血生涯的第一步,从而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余年的献血历程。
收到短信充满成就感
谷修斌夫妇献血数日后,接到短信通知血液被用于临床研究。起初他们不明所以,但心中充满了自豪。在医疗领域,每一袋合格的血液对患者而言,都可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谷修斌夫妇的血液得以应用于临床研究,证明他们的善举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种满足感源自于内心深处对助人的渴望,而非外界赞誉或物质回报。献血对他们而言,已超越了一时的冲动,转变为一种持续的行动,能为他人带来希望。这种转变成为他们持续献血的关键心理动力。
坚持献血成为平常
谷修斌夫妇献血后身体状况良好,因此选择持续参与。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常在早晨献血后直接前往工作岗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献血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显得习以为常,因而鲜少对外提及。在社会上,不少人在行善时希望获得关注,而谷修斌夫妇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
他们并未大肆宣扬,也不寻求他人的瞩目与赞誉,仅仅是低调地践行着自认为正确的事。在当今社会,这种平和的心态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显得格外宝贵。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献血的真正价值上——即助人为乐,而非为了他人的目光。
献血经历未曾告知女儿
谷修斌之女在面临是否加入献血活动的抉择时,向其父寻求建议。谷修斌虽鼓励女儿参与,却未提及个人献血经历。这一情节凸显了谷修斌夫妇的谦逊作风。他们习惯于默默行事,不愿以自身行为为榜样来影响女儿,更希望女儿能独立作出决定。
谷修斌的女儿正致力于博士学位的学业。她或许尚未意识到,她的父母已默默坚持了十余年的爱心献血活动。在教育子女上,谷修斌夫妇选择了无言的示范,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低调的奉献精神。他们期望,在孩子成长到适当的时机,能自发地投身公益事业。
退休后的生活依然精彩
谷修斌目前正忙于工作,而戴永莉退休后成立了“姐妹舞蹈队”,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除献血活动外,他们还致力于享受生活,并为社区贡献力量。戴永莉在退休期间发现了新的快乐,同时她还能激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推广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谷修斌对未来退休生活抱有期待,计划加入妻子的舞蹈团队,享受其中快乐而充实的生活。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他们多彩的人生,更在献血公益活动中展现,同时在个人生活中也洋溢着乐观与阳光。
未来仍想继续献血
新年伊始,谷修斌期盼女儿学业有成,亦愿自己和伴侣保持健康。他透露,若条件允许,二人将继续参与献血活动,助人为乐。谷修斌夫妇献血行善已逾十年,其善举似乎并未有停歇之意。
他们的坚守犹如一盏指引的灯塔。在社会中,我们亟需更多如谷修斌夫妇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爱心的人物。他们不求回报,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便将持之以恒地行走在这条助人为乐的道路上。
谷修斌夫妇的默默付出是否触动了你?请于评论区留言、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