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蛇年春节,汽车行业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新闻,两位著名汽车企业负责人在智能驾驶直播活动中遭遇了棘手的困境。他们一方面力图展示智能驾驶技术的尖端成果,另一方面又必须应对可能出现的平台封禁风险。这一矛盾状况蕴含了众多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雷军直播间封禁事件

1月25日午后一点四十八分,雷军的抖音直播间遭到封停。这一现象并非孤立。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汽车制造商中热度激增,直播已成为一种推广方式。雷军意图在直播间演示小米SU7的全程智能驾驶功能。但平台对驾驶类直播有所顾虑。此次封禁事件凸显了平台对驾驶过程中互动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一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众多网友开始讨论,这背后是新兴驾驶技术普及与平台现行规则之间的矛盾。

明星车企掌门人直播秀智驾:躲封禁背后的真相?  第1张

这一事件亦揭示了不同平台对智能驾驶直播的不同立场。在微博和视频号上,小米的智能驾驶操作未遭质疑,然而在抖音上却遭遇了审查障碍。这一现象显示出各平台在规则与审查标准上存在差异,为汽车制造商在多个平台上推广智能驾驶技术增添了挑战。

余承东的延时直播手段

雷军直播间被封后,余承东转而采用“延时直播”策略,直播界面左下角以灰色字体标注“非直播”。其团队在直播中加入了“固定机位拍摄”“内容提前录制”等提示。然而,这一做法亦存在疑点,有网友指出中控屏时间比实际快了7分钟。此举虽看似遵循了抖音平台规则,却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提示真实性的质疑,怀疑这些提示是否仅为防止封禁的手段,而非真正遵循安全标准。余承东的这一行为体现了汽车企业为遵守平台规定而推广智能驾驶技术的无奈选择。

当前情境下,汽车制造商需同步推进营销创新,同时需谨慎处理平台规则可能带来的风险。一方面,他们需向公众展示智能驾驶等尖端技术,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他们还需确保不逾越平台在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最低要求。

智驾技术的过度营销

明星车企掌门人直播秀智驾:躲封禁背后的真相?  第2张

直播及“延时直播”活动中,智驾技术被过分夸大。业界权威人士断言“智能驾驶比人更可靠”“不会走错路”。这种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过度信任,在营销语境中可能误导公众。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尚在成长阶段,远未成熟到能完全取代人类驾驶的水平。此类过度的营销手段,导致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特别是当846万人观看“边驾驶边直播”的场景时,许多观众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智能驾驶即无需干预”的误解。

持续进行此类过度营销,可能对公众的驾驶安全意识造成不利影响。一旦智驾技术出现与宣传不符的故障等问题,公众可能对智驾技术整体产生怀疑,从而对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造成损害。

平台差异与规则矛盾

雷军在跨平台直播时受到不同待遇,这揭示了流量平台在对待智驾直播问题上意见不一。这种情况反映出不同平台在内容监管、运营策略和商业利益考量上存在分歧。例如,抖音副总裁李亮表示,雷军直播被封禁是因为“驾驶员应集中精力驾驶,不得与直播间互动”,此规定是出于对驾驶安全的考虑。而微博、视频号等其他平台可能由于自身定位和用户群体的差异,并未对类似行为实施限制。

明星车企掌门人直播秀智驾:躲封禁背后的真相?  第3张

平台间的差异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智驾直播营销中实施多样化策略,这不但提升了营销费用,还可能让企业遭遇规则漏洞,同时,这也使得整个行业在展示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

车企的两面性表现

汽车制造商在发布会上一致强调“安全是造车的首要准则”,然而,在直播平台上,他们却将公共道路当作了真人秀的舞台。比如,在进行智能驾驶直播时,为了追求流量,并未充分执行安全规定。他们一方面试图打造一个安全可信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在直播过程中却涉嫌违反了安全准则。这种价值上的矛盾性对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长期存在此类状况,可能引发公众对汽车制造商诚信度的怀疑,并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汽车工业的严谨性主要在于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汽车企业应承担自身行为的责任,并在市场营销与安全考量间寻求平衡点。

技术与规则的平衡

技术进步迅猛,智能驾驶技术持续更新,但相关法规有时未能跟上技术步伐。汽车制造商不应仅以“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后法规将随之调整”为理由,在现行法规之外行动。企业应遵守现有法规,并主动参与法规的优化工作。

若规则未能跟上技术进步,对企业的行为过度放任,行业恐将面临无序竞争的困境。规则必须与时代同步更新,而车企在遵循现有规则的前提下,也应维持其行为的规范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明星车企负责人参与的智能驾驶直播活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意见。在智能驾驶技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与平台间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既促进技术普及又确保行车安全?欢迎发表评论、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