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某五金企业因面临资金流动问题,未能按时支付设备租赁费用,导致涉诉。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张剑锋采取“活查封”等措施,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目前,该五金企业的运营状况已有改善,正逐步解决债务问题。以下是此案的具体报道。
案件缘起
2024年4月,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受理了融资租赁公司针对五金公司设备租金拖欠的诉讼。五金公司系一家小型企业,其法定代表人陈某及其配偶徐某共同承担了债务的连带担保责任。据此,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启动了强制执行程序。在此过程中,张剑锋法官亲自前往五金公司进行了现场勘查。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公司日常业务仍在进行,但面临资金流转的困境。员工工资已拖欠超过一个月。目前现场仅有的两台激光切割机已被查封,这些设备属于公司的全部资产。徐某和陈某称,公司的收入仅依赖这些设备,若设备被拍卖,公司可能将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难题待解
张剑锋面临由融资租赁公司、小微企业五金公司以及员工生活需求构成的挑战。融资租赁公司急于追回租金,小微企业五金公司急需生存与业务发展,同时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不应被忽视。如何在三者之间实现利益均衡,是执行任务的关键点。
执行团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决策节点。若决定立即出售拍卖设备,虽能部分满足申请人的要求,却可能引发公司破产和员工失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造成对所有人都不利的局面。此外,若选择不进行拍卖,申请人能否顺利收回租金,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活查封”策略
张剑锋专注于解决这一难题,对五金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剖析结果显示,尽管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但订单量并未减少。每月的经营收入在成本扣除后,仍能保持盈利,此盈利足以满足申请执行人的支付要求。
综合考量后,执行团队选定了对现场设备实施“活封存”的方案。在此期间,五金企业得以维持设备使用,进行生产活动。这一举措既确保了工人就业,又助力企业筹集资金,以应对租金等开销。评估结果显示,设备估值在二十余万元左右。若直接进行拍卖,恐无法完全清偿债务,因此“活封存”成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
态度转变
张剑锋对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策略进行了详尽剖析,并点明了其中的优劣之处。起初,申请人情绪高涨,由于半年来的催款未能成功,他们对五金公司已感到失望。经过张剑锋的耐心疏导,申请人的情绪逐步趋于稳定。
五金行业领军人物亦展现出乐观情绪,强调上半年经济表现欠佳,目前尚不具备一次性清偿债务的能力,但承诺将分阶段逐步进行偿还。张剑锋在双方协商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强调公司必须恪守信用原则,把握重振发展的关键机遇。
达成和解
经过多轮秘密调解与持续协商,张剑锋成功促使双方立场达成一致。他对利弊进行了细致分析。至2024年7月13日,双方当事人签署了分阶段执行的和解协议。当日,执行方已支付了7万元款项。
双方签署的和解协议为双方注入了新的希望。五金公司暂缓了压力,维持了正常运营;申请执行人关于租金支付的问题也迎来了解决的可能性。自协议签订后,五金公司全面投入到协议的执行过程中。
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1月15日,五金公司已向申请人分批支付了超过17万元资金。公司运营正逐渐改善。若一切进展顺利,申请人将能够完全收回租金。此外,得益于经营状况的改善,五金公司最近新增了一名新员工。
2024年,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实施了包括动态查封执行、宽限期设定、查封资产调整、和解分期支付推进以及信用恢复证明发放等多种措施。这些举措旨在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些行动也有助于缓解企业压力,支持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高质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一案例对司法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法院如何制定策略,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更高效的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和分享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