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保工作愈发关键,扬中生态环境局主动出击,采用创新策略,为全市污染减排及排污总量指标管理开辟了新路径。此举不仅提升了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还显著增强了新项目对环境资源的需求保障。他们具体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我们将深入揭秘。
出台管理方案
2024年3月,扬中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扬中市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建设管理工作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减排项目的申报流程及总量指标申请管理进行了规范化。通过制定明确、清晰的规则,确保了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此举明确了各镇(街、区)、职能科室及企业的职责,从而提升了指标收储各环节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指标收储工作的加速。
2024年,扬中市在减排项目方面表现优异,共有33个项目成功入库,入库比例高达92%,在镇江地区位居首位。同时,成功收储了35.5吨二氧化硫、9.1吨氮氧化物、25吨挥发性有机物和112.6吨颗粒物,有效缓解了相关环保指标的保障压力,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级建立储备库
扬中生态环境局通过管理系统和电子表格,构建了市、镇、园区三级排污总量指标库。这一创新分级体系具有显著价值,它确立了“谁收集谁利用”的原则,使企业在指标收集与使用方面更加透明。在具体操作层面,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相应级别的储备库中灵活操作,极大地简化了企业的日常运营。
该模式实现了对存量的动态管理,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各库指标,并据此进行有效分配。此举促进了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减排的主动性,企业通过参与库建设认识到自身环保价值,进而增加了治污减排的资源投入。这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为地区重大项目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指标收储成果
2024年,扬中市共有33个减排项目顺利进入收储库,这一显著成果彰显了生态环境局工作的成效。入库率达到92%,这一比率凸显了扬中生态环境局在推动减排项目入库方面的显著实力,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具体来看,收储污染物指标总量分别为:SO2 35.5吨、NOx 9.1吨、VOCs 25吨、颗粒物112.6吨,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对于大气污染物指标保障压力的显著减轻。
扬中生态环境局在政策引导与工作执行层面付出了辛勤努力。该局持续推动企业投身于减排行动,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协助企业完成申报程序。这些举措保障了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全市环境容量提升贡献显著。
解决储备不平衡
各镇(街、区)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面临总量储备不均衡的挑战。扬中生态环境局通过创新举办指标出库使用协调会,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该会议创建了一个交流场所,使得那些指标需求量大但储备不足的镇(街、区)得以在会上提出协调策略。
提出协调方案后,若借出方予以认可,则协调即告达成。此法显著提升了指标协调的成功概率,有效避免了过去因沟通障碍而引发的指标调配不力问题。协调会使得指标在全市范围内得到高效利用,充分挖掘了各地区资源潜力,确保了全市排污总量指标的合理分配。
推动产业升级
扬中生态环境局采取的措施对产业升级产生了正面效应。这些措施激励企业参与排污指标的管理,促使企业为争取更多指标而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众多企业已开始应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产业升级不仅对环境保护有益,而且增强了扬中市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环保标准的推动下,企业持续进行创新,推动产业向绿色和高端化发展,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入驻,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动力,营造了经济发展与环保双赢的良好态势。
未来工作展望
未来,扬中生态环境局将不断深化排污总量管理及运用效率的改进。首先,他们将继续致力于支持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向企业提供更高级别的环保咨询与援助,助力企业在增长过程中实现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其次,将推动镇(街、区)的减排工作,确保总量平衡,并有效整合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
强化各环节的连贯性,促进不同地区与企业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此举有助于长期维护环境承载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从而为扬中市的长远发展营造更优越的生态环境。
人们对于扬中生态环境局采取的措施在其他区域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疑问。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见解。同时,请您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