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近期公布了“守护消费”行动中的若干典型事例,其中一些商家的不正当经营行为引起了公众的极大震惊。这些事件涉及以次充好销售海鲜、虚假称重、消费欺诈以及分量短缺等多个方面,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亚海鲜店偷换海鲜

2024年9月7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网信办转交的舆情信息。据调查,三亚川湘园海鲜店被指使用死亡或冷冻海鲜冒充活海鲜。具体来看,该店于8月10日至9月6日间,以该手段更换海鲜七次,非法获利1658.6元。对此,执法部门已实施整改令、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50万元以及暂停营业3个月的处罚。这一系列措施凸显了执法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坚定决心。该店的行为严重违背商业道德,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购买海鲜本应追求新鲜,而此偷换行为性质恶劣。

海口水产摊称重作弊

2024年8月27日,海口市市场监管局对秀英区陈国恩水产摊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该摊位销售的海洋产品使用的电子秤未标明生产厂家信息,且封条损坏,疑有在称重环节进行欺诈的行为。具体来看,该摊位售卖的5种海鲜总重量为31.4公斤,但标价高达4560元,实际收取4500元。执法部门已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了警告,同时没收了违法所得696.4元,并处以30万元罚款。此外,要求其暂停营业6个月。此类欺诈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监管部门对此行为的严厉打击,有助于维护市场交易的公正性。

三亚夜市多起违规

三亚亿恒购物中心(又称亿恒夜市)中部分商家涉嫌消费欺诈和计量不足等违规操作。2023年12月25日和2024年3月8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三亚天涯贝壳姑娘餐饮店及个体户哈少莲展开立案调查。购物中心作为活动组织者,未能有效执行管理职责,致使一年内发生两起商家欺诈事件。执法部门对购物中心罚款10万元,并对法定代表人郑某华罚款3万元。这一案例反映出,规范经营不仅是商家职责,市场主办方亦需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

陵水水果摊受处罚

陵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消费者投诉和陵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移交的文件,对曹某兰经营的水果摊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依法对曹某兰采取了警告,并收缴了涉案的电子计价器,并对其处以3.5万元的罚款。尽管具体信息尚未完全公布,但此事件反映出水果销售领域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仍不容忽视,迫切需要执法机构强化监管力度。

文昌观礼套票问题

部分经营主体实施了不合理的票价制定策略,即便并未实际以高价出售,其高价设定亦无法律支持。文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法律法规,对相关商家作出了6万元的处罚决定。这一案例突显了商家在制定价格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制定价格。

执法意义重大

海南省在市场监管方面积极行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在2023至2024年度,执法部门频繁开展活动。这些行动不仅保障了消费者权益,还推动了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对商家的严厉处罚起到了威慑作用,使其不敢轻率违法。这些措施共同展现了海南省构建公平、公正、透明市场环境的坚定意志。

您如何看待当前执法力度对这种违法活动的抑制作用?敬请点赞、分享,并踊跃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