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确保老年人获得优质临终关怀服务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众多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上海市自2012年开始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了“临终关怀”这一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安宁疗护服务已融入上海市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设有261家安宁疗护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9家,综合性医院12家,每10万常住人口配备1.09个安宁疗护服务设施。这些数据和举措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在安宁疗护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此类服务需求的紧迫性。
安宁疗护服务的现状与需求
安宁疗护作为一种融合多学科特点的医疗服务体系,致力于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援助。伴随服务效能的持续增强与服务领域的持续拓展,安宁疗护的需求亦持续攀升。据数据统计,上海市现有超三百万老年人口,其中不乏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群体。然而,当前安宁疗护机构的数量与服务能力尚不足以满足这一庞大的需求。鉴于此,如何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覆盖范围,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增强安宁疗护领域的专业能力,上海市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而且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展现了积极作为。上海开放大学携手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共同推出的“老年安宁疗护培训”计划,便是这一系列举措中的关键一环。该计划致力于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确保他们能为患者提供卓越的安宁疗护服务。该培训的首期课程已于近期在上海开放大学中原路校区正式启动,共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护理院等单位的70名护理人员参与了此次培训。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本培训项目内容详实,涉及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辅导、人文关怀、生命教育与哀伤支持等关键领域,共分为10个模块,共计40个课时。课程设置中,约半数主题融入了实操训练,旨在让学员在实际演练中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学员在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演练后,将获得主办方签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此措施不仅显著提高了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还为安宁疗护服务的标准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为深化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化进程,上海开放大学携手相关单位协同编制了《老年安宁疗护护理员培训规范》团体标准。该规范已于本年七月正式对外公布,此次培训亦标志着该规范发布后的首次人员培训活动。本年度培训计划分阶段实施,预计年内增设两期培训班,总计培训约200名学员。此系列措施不仅为本市老年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亦为全国其他地区安宁疗护服务的进步贡献了宝贵经验与参考。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
近期,针对社会对优质养老服务的强烈需求,上海市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育方面投入了显著资源。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松华阐述,该校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全面、要素完备、流程连贯的“三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面性旨在满足“9073”养老模式下的多样化人才需求;要素完备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德才双全的素质;流程连贯则是依据服务对象需求,实施评估、照护、陪诊、安宁疗护等全程式的人才培养。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已成功培养超过7000名养老服务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上海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
安宁疗护服务的挑战与未来
上海市在安宁疗护领域虽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诸多挑战依旧存在。首要问题是,现有服务机构数量与分布尚不足以充分满足全市老年群体的需求。其次,尽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素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再者,社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认知与接受度亦需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上海市需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以促进安宁疗护服务的全面进步。
安宁疗护服务,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其重要性直接关联到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尊严。上海市在安宁疗护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实际操作,不仅向全国其他地区贡献了难得的宝贵经验,更构筑了一个可供深思与借鉴的典范。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当下,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呵护老年人生命的终章?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深思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