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即将进入决赛阶段,这是赛事历史上首次设立决赛环节。经过多轮竞争,16家企业成功晋级,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此次大赛的改革及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大赛概况
2024年2月下旬,备受关注的“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即将启动。经过多轮选拔,16家企业从众多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10家为小型企业,6家为成长型企业。这一成绩是对参赛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认可和检验。自2012年首届大赛举办至今,该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已连续进行13届,吸引了超过7万家科创企业参与,为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培养了众多优秀企业。
知名科创企业如盛美半导体和泰坦科技均发源于此赛事。该赛事为1.7万家优质企业提供了总计20亿元的创新资金支持。同时,近920家企业在国家赛事中表现出色。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该赛事对上海科创企业的成长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大赛赛制改革
本届赛事亮点纷呈。首先,赛事在参与主体多元化、选拔机制市场化以及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主动革新。具体来看,赛事采用了“专业赛与专题赛融合”的新模式,不同赛事针对各自领域的特定科技和产业进行专注。
在比赛中,“以投资代替评价”的机制扮演了市场筛选的角色。过去两年,成功获得股权投资的企业能够通过“绿色通道”直接晋级复赛。这一机制让受市场资本青睐的企业在竞赛中更易脱颖而出,同时也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了更优的发展平台。
专业赛内容
“产业高质量发展专业赛”依照上海“3+6”重点产业规划体系执行。此赛事主要针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等关键产业进行深入探讨,并划分了六个专门赛道。
联合31家高新技术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开展针对特定市场的竞赛和特色服务。此举旨在覆盖产业内多个领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挖掘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并给予它们个性化的扶持,以推动上海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专题赛详情
本活动专注于四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涉及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领域。此外,它还覆盖了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材料等五大前沿产业。
活动吸引了行业头部企业、高水平的孵化机构和投资创业平台参与,共同举办具有市场化特色的竞赛。这一举措的目的是激发企业对新兴产业的创新研究,同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使参赛企业能更紧密地连接市场资源,以促进未来产业的布局和进步。
入围企业示例
2020年4月,上海浦东张江地区迎来了上海灵昉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这家公司顺利进入了总决赛。它专注于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和dToF(直接飞行时间)芯片的研发工作。
公司推出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是现代电子设备三维感知的核心部件,其应用广泛覆盖汽车、智能手机、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企业因此获得认可,这一成就凸显了在特定科技领域中创新型企业的崛起。
大赛经济成果
该赛事的经济效应显著,在2021至2023年期间,获奖企业吸引了总计247亿元的投融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吸引了113亿元,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吸引了10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融资额为508万元,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该赛事有效连接了企业与社会资本,有力地提升了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显著提升了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性。
历经13年的成功举办,“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迎来了首届总决赛的设立。目前,我们正密切关注这一举措可能对上海创新创业生态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诚挚邀请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