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济南市推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规划。该方案名为《济南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简称《规划》),其草案已对外公开,并同步启动了公众意见征询环节。此举措对于济南市构建一个适宜慢行的城市环境至关重要,其意义显然。

济南市中心城区将如何打造1980.42平方公里的慢行友好型城市?  第1张

规划范围明确

济南市最新公布的《规划》主要聚焦于市中心区域,包括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等区域(南部山区除外)以及高新区和动能转换区。规划覆盖面积达1980.42平方公里,这一范围界定对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至关重要。该规划对区域进行了明确划分,便于针对各区域特点,如历下区的商业密集区、天桥区的特殊交通状况等,实施更精确的慢行交通策略。此举体现了规划的全面性与针对性,避免了规划范围的随意变动,确保了济南核心区域的科学规划。同时,广阔的面积也要求规划布局更加细致,以确保规划与实施的顺利衔接。

规划应强调该广袤区域各部分特色,这给慢行交通设计带来挑战,亦孕育了发展机遇。预计此措施将大幅提高济南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的整体水平。

慢行交通网络框架

济南计划构建一个以“一主体+N特色”为特点的慢行交通网络。该网络融合点、线、面元素,旨在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网络化和区域化,打造一个既方便又高效的慢行交通体系。中心城区的慢行交通网络规划总长度约为5418公里。规划全面考量了济南的地形、人口分布及市民出行习惯等因素。例如,在人口密集和商业繁华区域,规划引入了线性布局;而在公园等休闲区域,则侧重于面状布局。

济南市中心城区将如何打造1980.42平方公里的慢行友好型城市?  第2张

该规划旨在为城区居民打造更舒适的步行环境,涵盖从住宅至商场、办公楼至公园等多样化的日常出行需求。若系统能够在长度与规划完善度上满足预期,济南中心城区的慢行交通竞争力将显著增强,相较于其他城市,将显现出显著的优势。

绿道网规划

济南市核心区规划了超过1250公里的绿色步行道,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市域级绿道约450公里,城区级绿道约800公里。市域级绿道旨在提供山水体验,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市民若想欣赏济南的山水文化景观,可沿市域级绿道游览。城区级绿道主要服务于居民日常出行,连接山水,展现绿色生态环境。

这些绿道规划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与众多交通网络及人文景点紧密相接。它们将山区公园、河滨地带、文化标志及公共交通中心等关键区域相互串联。此规划不仅使当地居民休闲锻炼更为便捷,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外地游客的观光旅游体验。

滨水慢行网构建

济南市正着力打造“通山联河”滨水休闲步道。此前,这些河道主要承担防洪和养护职责,如今正逐步演变为兼具绿色出行功能的综合性设施,总长度已接近625公里。该规划以“一带一河、十主多支、八湖百泉”的滨水区域为基础。长期以来,市民们期盼能够沿着河道步行或骑行回家。若该规划得以顺利实施,滨水休闲步道有望成为济南的新地标。

滨水区域的经济与休闲产业有望获得新的增长点。具体来看,沿河的商家和茶室预计将吸引更多游客。此外,这一策略亦有助于提高滨水地带的土地价值及城市整体形象。

泉城步道规划

泉城步道规划设定了“环网相连”的宏伟蓝图,总里程达150公里。该规划以泉眼和泉景为核心,致力于构建顶级城市公共空间,并成为泉城的标志性景观。特别是与明府城城市更新项目相配合,古城区步道网络将从分散的点状布局向连片的网状布局转变。规划中提出了“一主一副多支线”的步道网络布局,其中“一主”代表南北走向的主轴步道,它将串联众多名胜古迹和重要景点;“多支线”则将连接七十二泉及历史文化街区等地。

本规划旨在促进济南旅游资源的整合,增强济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游客将享受到更加便捷、有序的游览体验,泉文化景点将更加吸引人。此外,市民将有机会更全面地领略泉城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遗产。

济南市中心城区将如何打造1980.42平方公里的慢行友好型城市?  第3张

人行过街设施规划

过街设施在慢行交通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泉城路西门路口等13个地点已被选定为新建过街天桥的潜在位置。当前,确保学校、医院等关键区域的过街安全成为紧迫任务,预计将额外增加5座过街天桥。以学校周边为例,新增过街天桥将有效保障学生安全通行。同时,在中期规划中,将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商业区域和绿道等因素,计划额外增建8座过街天桥,以优化轨道交通站点的人行地道布局。

此举措有助于保障步行交通网络与其他交通手段的无障碍衔接,显著降低行人与机动车辆之间的碰撞风险。依据人流量分布和出行需求的具体情况,街道上的过街设施将逐步进行优化和调整。

济南市近期发布了行人交通规划草案,并已开始进行公众意见征询。关于该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愿聆听您的见解。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讨论,分享您的看法,并期待您的积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