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太和派出所的巡逻民警杨诚,犹如一颗“定心丸”。每当他在对讲机中回应,指挥中心的调度员便感到更加安心。这种力量究竟蕴含着何种令人安心的特质?
三十年从警路岗位多变换
杨诚在警界服务已满三十年,其职业生涯充实而多彩。起初,他在巡警大队(现更名为巡特警大队)开始了自己的警察生涯,随后在刑侦和社区等多个岗位间流动。如今,他正驾驶巡逻车执行任务。在官渡分局的近百个班组中,他所带领的巡逻车班组在考评中成绩优异,位居前列。丰富的经历让他积累了深厚的经验,而不同岗位的锻炼也让他更擅长处理各种警情。每一次岗位的变动,对他而言都是一次成长和积累,这些经历构成了他如今成功处理警情的坚实基础。
他在各个职位上持续吸收知识。作为社区民警,他对所负责的区域了如指掌,巡逻时对关键地带能够做到心中有底。
独特的巡逻防控方式
杨诚采用独特的巡逻模式。他实施“警灯闪烁车辆巡逻”,对关键区域和人群密集地段进行反复巡逻。此方法显著提升了街面警力可见度。比如在学生放学、医院就诊高峰期等特殊时间,他会增加巡逻频率。他同样重视辖区内存在矛盾的居民和商家。每次巡逻,他都会停车进户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即便某些警情已处理完毕,他仍会停车进行询问。
他的行为旨在提升民众的安全感,压缩犯罪活动的空间,产生显著的威慑效果,确保地区的安全稳定。
处警原则和多样化方式
民警在接处警工作中需具备充足耐心和勇气。杨诚深信,群众面临百般困境,必须探索百零一计解决方案。无论遭遇何种警情,他均坚持将群众视为亲人,将群众之事视作己任。
在应对各类警情时,他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应对策略。面对家庭矛盾,他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哥”。与外地群众交流时,他巧妙地模仿方言,以拉近彼此距离。在处理医患争执时,他凭借理性与法律知识,维护医院医疗秩序。因此,他赢得了“变形金刚”的昵称。尽管形象多变,但他始终秉持着为民众着想的初心。
典型事例展现敬业精神
杨诚充分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2023年7月,他面临了一起紧急警情。一名女子报警,称其丈夫在加油站厕所内突然发病,无法自行站立。杨诚迅速抵达现场,发现男子已失去意识。他与辅警队员毫不犹豫,不顾自身清洁,合力将患者抬上警车,送往最近的医院。虽然救助行为值得赞扬,但也带来了一些不便,他的警车因沾染污渍而需清洗,当天也成为官渡61号车唯一缺席的日子。
此事件仅是他丰富出警生涯的一个片段。他每月需处理超过200起警情,对待每一起警情,他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专注。
示范带动全所工作开展
杨诚的警情处理流程标准至极,堪比教科书。他不仅个人表现卓越,更推动了派出所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在他的激励和引领下,派出所内的每位民警均深受鼓舞,士气大增。
自2024年起,太和派出所已成功调解了包括赡养育儿、夫妻关系、婚姻恋爱、邻里争执以及噪音扰民等在内的各类矛盾,累计超过600起。该民警犹如点燃的火种,激发了全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均以更加充沛的热情、更加耐心的态度和更加周到的服务投入到接警和出警工作中。
时刻准备着出发
杨诚,如同始终守护在一线的忠诚卫士。在接到调度员的命令后,他立刻与车组同事再次投入到辖区的工作中。他日复一日,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保卫着辖区居民的安全。30年来,他始终如一,这份坚守源于对警察职业的深切热爱以及对人民深沉的责任感。
读者朋友们,若您身处杨诚负责的区域,体验到了这位充满热情与使命感的警察提供的服务,您是否有所触动?欢迎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