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施琅故居的修缮项目吸引了广泛关注。该故居始建于清康熙时期,拥有约四百年历史,并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重重困难,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重焕活力,其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历经400年风雨,施琅故宅焕然一新!你准备好探秘这座历史瑰宝了吗?  第1张

施琅故宅的往昔问题

历经400年风雨,施琅故宅焕然一新!你准备好探秘这座历史瑰宝了吗?  第2张

施琅的居所坐落于鲤城区的通源巷。岁月流转,该住宅因产权争议及维护不善,遭遇了众多难题。墙体部分出现坍塌或偏斜,屋顶存在严重渗漏,木质结构亦出现严重腐朽。这些问题对住宅的保护及其历史价值的维护构成了严重威胁。鉴于此,该住宅亟需进行紧急修缮,此任务已成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该地已纳入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受损情况不仅对其自身构成损害,亦对该区域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构成威胁。该地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显著,故当地相关部门亟需开展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行动。

修缮工程的筹备和开展

泉州市鲤城区文化旅游局在泉州市文化旅游局的指导下启动了相关项目。自2020年起,该局便对施琅故宅进行了紧急处理和基础改造,包括对建筑结构进行临时加固、更换电气线路和安装智能用电系统。此外,他们还聘请了具备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勘察资质的专业团队,承担项目的立项与方案设计工作。该方案于2021年获得了福建省文物局的批准。泉州市文化旅游集团作为业主,参与了项目的征迁和修缮全过程。至2023年10月,施工队伍已进场,修缮工程已正式展开。

工程投入与修缮范围

修缮工程规模庞大,总投资金额为530万元。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保留文物原貌的原则,严格依照原样、原结构、原材料及原工艺进行。维修区域包括庭院、下厅、上厅、后院以及东护厝的一栋建筑,总建筑面积达895.6平方米,其中庭院部分面积为393.4平方米。此规模修缮及投资,彰显了保护施琅故宅的坚定意志。工程完工后,主要修缮了故宅的核心部分,对保持故宅整体完整性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

修缮成果体现与实例

记者对施琅故居进行了现场调研,结果显示故居面貌焕然一新。地基全面翻新,墙体和柱子均得到加固,腐朽的木构件也得到妥善替换。故居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亦维护了其历史外观。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众多细致入微的工作。例如,正厅横梁跨度达7.2米,工匠特地前往莆田寻找合适的材料进行更换。修复木雕时,工匠严格按照原样雕刻,一个构件的制作通常需四至五天。这些具体案例充分展示了修缮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故居的历史价值。

保护利用规划与发展

鲤城区修缮工程开启新篇章,将施琅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定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文化旅游局正筹备后续工作,并计划出台故居全面保护方案。此外,局方正加紧推进故居的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以确保建筑安全。同时,也正推动故居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步入立项流程,旨在提升该区域环境整体水平。

打造文物主题游径的设想

修缮工作现已顺利完成,相应的规划也已同步启动。文化旅游局计划活化周边文物资源,并协调学校、宗教等多元化资源。目标在于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规划“佛道儒融合”为主题的游览线路。这一举措旨在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同时深化对施琅故居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该项目旨在让更多人认识施琅故居及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关于施琅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其对当地文化传承及旅游业的影响有何看法?敬请点赞、转发,并积极参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