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门县健跳镇发生的一起养殖赔偿争议已妥善解决。事件中存在争议焦点,同时调解过程亦显现积极成效,引发了广泛关注。
养殖纠纷缘起施工
健跳镇东边村与双宅村的大宅塘闸门在重建施工过程中,承包方进行了不合理的安排,导致闸门发生进水堵塞。这一状况影响了延片养殖区水塘的正常进水。众多养殖户因此受损,其中林日才等26户养殖户遭受了经济损失。林日才的鱼塘中混养了青蟹、缢蛏等,由于距离进水闸门最远,缺水影响最为严重,初步估算损失超过10万元。
事件发生后,承包方仅提出支付6万元赔偿。这一金额与养殖户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此差距导致养殖户与承包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迅速加剧。
调解无果矛盾升级
琴江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林辉深入介入了这一事件的调解工作。然而,调解过程并不顺畅,耗时已达3个月,仍未达成任何协议。在这3个月的调解期间,林日才与承包方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双方的争执已至难以调解的地步,甚至多次引发民警到场进行临时调解。现场陷入僵局,养殖户的赔偿问题至今未获妥善解决。
创新调解搬上舢板
林辉为迅速解决矛盾,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将调解场所转移到舢板上。他清楚这一做法的优势,即在舢板上可以迅速缩短与养殖户之间的距离,并更深入地从养殖户的视角审视问题。经过与两位调解员商议,他们决定各自进行“水上陪伴式调解”。这种与养殖户近距离接触的调解方式,为处理纠纷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周努力终获成功
调解员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同进同出”调解活动。在此过程中,林辉持续对林日才进行说服,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林日才最终被说服,同意接受调解方案。在他的影响下,其他养殖户也相继接受调解。经过3个多月的纠纷,此事终于得到了解决。6万元的赔偿金将用于购买耐寒的蛏子苗,养殖户们期待来年春天能获得好收益。
成功调解的背后
琴江调解工作室地处特定区域,该区域存在“三多”现象,即养殖户数量多、养殖塘数量多、养殖纠纷数量多。自2008年成立以来,面对这一复杂局面,琴江调解工作室实施了一系列创新调解方法,包括“舢板上调解”、“鱼塘边调解”以及“伴工式调解”等。这些基于同理心与换位思考的“水上调解”手段成效显著,累计成功化解1741起纠纷,平均每年处理渔事纠纷超过200起。
调解成功意义非凡
琴江调解工作室的调解成果对当地影响深远。首先,养殖户的损失得到了相应补偿,他们的生活及养殖计划得以重新规划。其次,当地商业环境及社会和谐得以保持。若纠纷持续,不仅养殖户生活将受影响,当地渔业发展亦将受阻。当地以渔业养殖等产业为主,维持和谐稳定是各方共同愿望。
您是否觉得这种独特的调解手段适用于其他地区的矛盾解决?欢迎各位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